我在恐惧中熬过了1955年,肃反运动的高潮似乎过去了,公安部再没有来人,专案组的人也不大来找我了。我仍被隔离在49号小院里,等待审查结论。我不能让时光荒废,便加紧自学俄语,逐渐能够阅读俄文报刊。没有想到,这又在下一个政治运动中给我带来了新的灾难。三.所谓“小家族”集团 翻看我的档案,令人触目惊心...
《又见昨天》(一)杜高档案的出现 作者: 杜高 杜高:《又见昨天》杜高档案的出现 目 录 一.世纪末的奇事 二.告别劳改农场 三.南京街头惊心动魄的一幕 一.世纪末的奇事 世纪末不让人宁静。正待送走多难的20世纪,突然发生的一件奇事,又把我推回到那不堪回首的岁月。1998年,在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上,出现...
又见昨天的创作者 ··· 杜高 作者 作者简介 ··· 杜高,著名戏剧影视评论家。1930年生于湖南长沙,幼年受进步文化影响,十二岁参加抗日救亡演剧活动,后进报社工作,开始写作。 新中国成立后,发表文艺评论、通讯报告和剧本若干。十九岁出版第一本文艺评论集,二十岁起任专业编剧。1955年牵涉于胡风案,之后二十四...
本文选自《又见昨天》,杜高/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3月。来源:私人史
作品提示:《又见昨天》的作者是杜高,作品行文流畅,内容丰富,读完使人受益匪浅,若您喜欢本书,在阅读电子书的同时,记得购买纸质图书,以示对作者杜高的支持。推荐书单 段子里的中国史 读客三个圈经典文库:女性的成长 无病到天年套装 从五霸到七雄:细说春秋战国 一套书了解机关知识 福布斯榜财富经营密码 唐浩明评点...
杜高,著名戏剧影视评论家。1930年生于湖南长沙,自幼受进步文化熏陶。十二岁时,参与抗日救亡演剧活动,展现才华。后在报社工作,开启文学创作之路。新中国成立后,杜高发表多篇文艺评论、通讯报告和剧本,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功底。19岁时,出版第一本文艺评论集,20岁起担任专业编剧。然而,1955年因牵涉于...
面对昨天,杜高先生以一种超然的心态,解读着这部“私家绝密”,为今人和后人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他的翔实的人生追述,冷峻的心灵拷问,以及清醒的历史意识,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以及他们在民主进程中所做出的牺牲。这一切,都是为了明天。杜高先生通过这份独特的记录,提醒我们...
说实在的,自从有迷上手机阅读,我已经很久没有从头到尾好好读一本书了,不过这边老作家杜高先生写的这本自传性质的《又见昨天》我却老老实实地认真看了一遍。没完没了的“运动”,冤枉了多少好人,有断送了多少少年才俊的才华,那些阶级斗争的岁月,不堪回首。读了这本书,我不禁要为我们的新时代叫好,改革开放真好...
梦里又见昨天的自己 梦里又见昨天的自己 辛卯暮夏,夜读戏文,有感,作此篇。以祭往昔。 花还是那时那样的美, 而我已不是那时那样的自己。 杨柳还是那时那样的青青, 而你也已不是那时那样的你。 或许是曾经的梦碎, 或许是现实的梦醒, ...
平静地拷问巨大的疯狂——读杜高先生《又见昨天》 这 真是一本奇书:追溯历史的沙尘暴,用的不是常见史料,而是魅影般跟随著者长达二十四年又奇迹般出现在文物市场上的《杜高档案》(这档案曾被人宣称早已"付 之一炬"),199... 刘扬体 - 《博览群书》 被引量: 0发表: 2004年 《又见昨天》读后小记 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