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律”微观,“天文”宏观,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运行中都体现了严格的数理关系,这其实就是术数”中所谓“数”的根源。 “2”和“3”是宇宙中的“数”的根本,这一点不仅体现在音律中,也体现在天文中。 上一期中,阿伟哥抛出了这个“叁天两地图”,并且说五行和天干地支之理皆从此中出,可能很多朋友认为有些牵强...
《鬼吹灯》谈叁天两地..易传中有叁天两地而倚数的语言,鬼吹灯里也有对这段话的探讨,这和《易数钩隐图》是一致的。然而任何东西研究深了就会有不一样的领悟,而这段解释尝试从数学角度而言,则是《汉书.律历志》中的记载。原文如下:
当然了,凡是两个声音之间的频率关系呈整数比,听上去就会感觉和谐,2比1只是最简整数比,次之的是3比2,在下认为这就是系辞所谓“叁天两地”里的3与2(注:关于参天两地,有多种理解,或者一三五数为阳数,其和为9,对应三天,2,4两数为阴数,其和为6对应两地,且9/3=3,6/2=3,无论天地之数,其平均值都是3,...
当然了,凡是两个声音之间的频率关系呈整数比,听上去就会感觉和谐,2比1只是最简整数比,次之的是3比2,在下认为这就是系辞所谓“叁天两地”里的3与2(注:关于参天两地,有多种理解,或者一三五数为阳数,其和为9,对应三天,2,4两数为阴数,其和为6对应两地,且9/3=3,6/2=3,无论天地之数,其平均值都是3,...
第一章: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於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於命。译:在很久之前,圣人最初作《易》,观天象察地理,考究万物对应规律而后以蓍草来推衍象数变化,再以这些变化对应万物,以圆周表达循环,易数规律上,对应:叁天两地。以...
方圆圆方,取法天地 | #古建筑 古文字、天文考古大佬冯时老师对古代天文与人文的释读论证引人入胜,醍醐灌顶。特别是其以新石器时期牛梁河遗址的圆丘为例,解开了古人观察天文现象总结出“叁天两地而倚数”的数理与思想逻辑。该观点启发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南老师解开了《营造法式》中【方圆圆方图】的秘密。
“音律”微观,“天文”宏观,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运行中都体现了严格的数理关系,这其实就是术数”中所谓“数”的根源。 “2”和“3”是宇宙中的“数”的根本,这一点不仅体现在音律中,也体现在天文中。 上一期中,阿伟哥抛出了这个“叁天两地图”,并且说五行和天干地支之理皆从此中出,可能很多朋友认为有些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