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长期看,欧盟各国对“去风险”仍有分歧,欧洲经济界普遍担忧对华“去风险”损害其在华利益,多数欧洲民众也不愿对华“去风险”,因此欧盟对华“去风险”走向仍有不确定性,全面落地说易行难。“去风险”造成的风险将远大于其去除的所谓“风险”。在2023年年初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期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首...
去风险’。”“少了中国,欧洲就没风险了?”德国电视一台10日质疑道。报道称,冯德莱恩和贝尔伯克访华后,对华态度有所改变,她们都强调不与中国“脱钩”,而改口称“去风险”。但如果真这样“去风险”,欧洲可能不得不告别全球化的市场经济。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张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欧洲一...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英告诉长安街知事,美国推动对华“脱钩断链”失败,就换个词来用,但换汤不换药,还寄希望于用所谓“去风险”来团结盟友一起对华,掩饰其“去中国化”的本质。所谓“去风险”,就是企图把供给冲击以及产业链供应链冲击作为“风险”戴在中国头上,以此...
美欧所谓的对华“去风险”,均强调在技术和供应链领域减少和中国的联系,实际上与“脱钩”是一回事,即在高技术和关键产品领域的“去中国化”。西方通过“去风险”欲实现三个目标:一是要确保西方在若干新兴产业领域的优势地位,二是不能让中国获得能用于增强战略军事能力的技术,三是尽可能增强在国内的生产能力。...
所谓对华“去风险”不过是蒙骗世人的幌子而已,其本质是把经济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大搞排他性“小圈子”“小集团”,是违反市场规律的逆市场行为,是破坏经济全球化的逆全球化行为,是“新冷战”和“负和游戏”。西方有识之士表示,西方对华“去风险”将适得其反,七国集团(G7)把自己的“风险”归咎于...
美国所谓的对华“去风险”,实际上是企图把中国与“风险”划等号,诱拉甚至胁迫盟友跟随美国的对华政策,进而维系美国的霸权地位。从贸易制裁到技术管控,再到投资限制,美国逐渐将围堵中国的触手伸到各个领域。以芯片为例,美国此前限制了对华高端芯片出口,并联合日本、荷兰等国就芯片设计软件、制造工具、关键材料...
今年5月,七国集团在日本举行峰会,以联合公报形式将对华政策口径正式统一为“去风险”,声称西方国家“不寻求‘脱钩’”,而希望通过“去风险”和“多元化”增强经济韧性。峰会前后,美方官员明显加大对“去风险”概念的兜售力度。4月中下旬,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先后在多个场合就美中关系发表...
“去风险”本质是“去中国化”,是遏制中国的战略工具 在“去风险而非脱钩”的说法提出前,带有对抗性的对华经济战略曾有两个:一是日本在2005年提出的“中国+1”,即由日本政府引导,把在中国的日本企业疏导到其他国家,以消除因中日关系紧张引发的风险。“中国+1”后来又发展出“中国+2” “中国+3”。另一...
“去风险”一词本身没问题,但它不应成为“脱钩”或“去中国化”的另一种表达。当前世界面临着贸易信心减退、绿色融资不足、冲突动荡上升等切实的重大风险。国际调解是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方式和可行之路,有助于减少全人类共同风险,维护世界和平,建设新时代稳定、和平、繁荣的世界。近一段时间来,美国对华政策上的...
从美国的角度来说,“去风险”这个表达也明显比“脱钩”好,第一,可以让国际社会放松警惕,第二,自己的行动可以更加灵活、务实,第三,更容易稳住摇摆不定的盟友们。所以,在今年5月G7的联合公报中,七国已经将对华政策的口径统一为“去风险”,而不是“脱钩”!那美西方口中的“去风险”到底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