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除了少数厢兵负责维护地方治安以外,大部分厢兵是专门从事各种各样的劳役。甚至到了后来,还专门招募人充当从事这种劳役的厢军。 像从很多厢军的军号名称,就可以看出这个厢军所承担劳役的内容。诸如:开道军、开河军、桥道军、步驿军、装卸军、窑务军等,其从事的劳役可谓是一目了然。 可以说从宋初开...
厢军:从各州招募的地方军,在地方上担任各种勤务,老弱者多,且缺少校阅 ,所以不能作战。
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军队建设中,将军队划分为禁军和厢军两大系统,以禁军为核心加强军队建设,并利用厢军中的高素质兵员补充禁军,成功地实现了对厢军这一“藩镇旧兵”的改造,消除了藩镇割据的军事基础。但厢军作为“诸州之镇兵”,分布于全国各地,与禁军之间存在着互动和互补的关系①,其军事职能仍然存在,并发挥了防...
在宋朝,军队主要分为两种:禁军和厢军。🔹宋代实行保甲制,即兵农合一,类似于汉朝的更役制度和唐朝的庸役制度。这种制度将农民就地训练,需要时可以编成军队,从而节省了养兵的费用。🔹唐末五代时期,军队主要由配军组成,这是一种全民皆兵的状态。配军通常指那些无用之兵,士兵脸上刺字以防止逃跑(称为“贼配军”...
我个人觉的,就制度上来说禁军和厢军没有什么问题。可北宋在建设乡军上吃相实在太难看!给予乡军的土地远不及劝农时赐予游手好闲之辈的丰厚,却又凭空增加了大量的赋税。秦汉采用普遍兵役制,故而十五、三十税一,减轻百姓的负担。可北宋十赋其二三,居然依旧征发百姓从军。既得兵,又得赋税。算计至此,古之未有。
一、在当地拣选乡兵、厢军中的精壮士兵为禁军,如陕西“保捷”禁军,就是“三边之兵,间因事宜升为禁军者,是为就粮(禁军)”,是长驻当地的禁军。 北宋厢军宋初将各地军队中精壮者抽调朝廷成为禁军,不及等…
禁军是北宋的正规军,负责守卫京师和备征戍。宋初,各地的精锐之师被编为禁军,仁宗时期,禁军数量多达80多万,主要屯驻在北方。厢军则驻扎在城厢,名为常备军,实则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兵。🏹 军事领导体制:枢密使与武臣 枢密院的最高长官是枢密使和知枢密院事,这些职位通常由士人担任,而副职则间用武臣。
北宋的厢军制度,最早是把军队中的精锐选拔出来组成禁军由中央直辖,削弱地方的军事力量,解决自唐朝中业以来军阀割据的问题,但是宋朝后来每当遇到灾年有流民形成的时候就将流民招募为厢军,解决基本温饱问题,也解决了中国历史上特色的农民起义问题。整个两宋唯一成规模的农民起义只有方腊起义。虽然没有提高宋朝军队的战斗力...
禁军是国家常备军,属经制之师,厢军、乡兵则主要用于维持地方治安,有时还充当官府劳役,有些还去将领加做仆役,这些在演义小说《水浒传》中有描述。厢军和乡兵中的精悍士卒大都被抽调到禁军中后,剩下的都是老弱羸卒,平时疏于训练,基本没有战斗力。他们大多时候都被派去修筑城池、防御工事以及制造武器。
“品读国学知识,汲取无穷智慧”兵制与刑制_府兵制、都护府、节度使、枢密院、禁军和厢军、募兵制、猛安谋克#读书 - 朦胧月舍于20210522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4.4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