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克隆对象与原对象不是同一个对象。 对任何的对象 x , 都有: x.clone().getClass == x.getClass(), 也就是说克隆对象与原对象的类型一样。 如果对象的 x 的 equals()方法定义恰当的话,x.clone().equals(x) 应当是成立的。 简单形式的原始模型模式 涉及三个角色: 客户角色(Client):客户类...
1903年、1907年进一步的完善,提出原子的葡萄干圆面包模型,认为原子是球体,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球,带正电的物质均匀地分布于球体内,带负电的电子一颗一颗地镶嵌在球内各处的一个个同心环上,并在其平衡位置上做微小振动,中和了正电荷,从而使整个原子显中性。 汤姆孙模型...
在P. Lenard的基础上,长冈半太郎(Hantaro Nagaoka)提出了原子的土星模型,认为原子内的正电荷集中于中心,电子绕中心运动,但他没有深入下去。 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E. Rutherford) 在他的学生盖革(H. Geiger)和马斯登(E. Marsden)的协助下,发现α粒子轰击原子时,大约每八千个粒子...
这时卢瑟福才放心大胆地在1911年宣布了他的原子模型。相信大家可以看出来,卢瑟福的原子模型相比于汤姆逊的原子模型有了很大的进步,更加接近真实情况,但同样的问题是,卢瑟福也说不清楚原子中电子的数量,也说不清电子在核外是怎样分布的。而且卢瑟福原子模型还面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电子像行星一样在核外绕着原子...
薛定谔认为,根据量子力学,电子不会像行星一样被限制在轨道上,它是一种物质波,在 3D 空间中形成分布在原子核周围的概率云。薛定谔方程描述了这种行为的规则,并且超越了玻尔的原子模型,更精确地描述了自然界中存在的每一个原子的结构。 薛定谔方程表明,每个电子壳层都有它可以容纳的最大电子数。最内层最多容纳 2 个...
令人信服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的是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和德国物理学家阿诺德·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他们分别于1913年和1915年提出了量子化的原子模型,其中的电子分别沿圆周轨道和椭圆轨道运动。SAIXIANSHENG 1. 量子化的氢原子模型 1907年5月,36岁的卢瑟福从加拿大返回英国,出任曼彻斯特大学...
原模型轻量化是一项指对模型本身进行自动减面、展UV、烘焙、导出缩略图处理的服务,适用于多端展示、交互及编辑的带动画模型。而它的前身叫非拓扑轻量化,各位老粉看到这个词是不是有点眼熟了呢?没错,就是换了一身马甲,我非拓扑轻量化又回来了!当然言归正传,不仅仅是换个马甲那么简单,在老子云全球领先...
深复制不仅复制对象的基本类,同时也复制原对象中的对象,完全产生新对象。如下图: 上图中,"对象"和"复制对象"都指向新的Book对象。 原始模型模式分为两种类型: 简单形式 登记形式 简单形式 简单形式的原始模型模式类图: 这种模式的三个角色: 客户角色:客户提出创建对象的请求。
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跳到另一个能级上时,就会发射或吸收与能级之间能量差相对应的光子。玻尔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线的分布规律。因此,很快就成为了最流行的原子模型,今天也经常被用来解释原子的基本结构。 但玻尔模型依然不是完全正确的原子模型。
(1)道尔顿模型(1803年) 原子是一个坚硬的实心小球,英国自然科学家John Dalton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原子。 (2)实心球模型的理论 (i)原子都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ii)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iii)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3)经过后人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