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PLC)是指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因其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等特点,给社会带来沉重医疗负担[1]。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在2017年6月发布《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2],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肝癌分期,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提出推荐性意见,具有...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一) 一、前言 原发性肝癌(PLC,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逐年增长,已超过 62.6 万/年, 居于恶性肿瘤的第 5 位; 死亡接近 60 万/年,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的第 3 位。PLC 在我国高发,目前,我国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 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HCC-ICC混合型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3者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组织学形态、治疗方法以及预后等方面差异较大,其中HCC占85%~90%,因此本规范中的“肝癌...
关注2017 年 6 月 26 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了《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该规范由中华医学会针对《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修订而成。本文整理要点如下。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 4 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及第 3...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 是常见恶性肿瘤。由于起病隐匿,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进展迅速,确诊时大多数患者已经达到局部晚期或发生远处转移,治疗困难,预后很差,如果仅采取支持对症治疗,自然生存时间很短,严重地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9年版)》,指出中医中药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对于不能耐受或者不愿接受一线和二线系统治疗的肝癌病人,可建议中医中药及最佳支持治疗。 在辨证论治方面,《规范》确定了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肝热血瘀...
2011年,我国发布了第一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以下简称《规范》),2017年进行了更新,2019年再次更新。专家解读指出,2019版《规范》基于临床循证证据进行更新,规范我国肝癌诊疗行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在肝癌诊断方面,全面接轨国际标准,新版《规范》将全面参照2019版肝细胞癌WHO分级系统,加速我国肝癌...
一、诊断规范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首先依赖于详尽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基本信息,以及有无肝炎、肝硬化等病史。体格检查则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肝区压痛等体征。在此基础上,医学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B超、CT、MRI等影像学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肝脏的形态...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5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 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 和混合型肝细胞癌 - 胆管癌(cHCC-CCA)三种不同病理学类型。其中 HCC 占 75%~85%、ICC 占 10%~15%。 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21 年版)仅指肝细胞癌(HCC)。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