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生厌蠢情绪时,我们往往忍不住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行为,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然而这只是我们心理边界薄弱的表现,健康的心理边界应该是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负责,而不是对他人的行为和情绪负责。简单来说,就是遵循八个字:关你屁事,关我屁事!1、建立“心理边界”,可以借用“课题分离”的方法。...
同时,社会压力的增加也导致人们需要一个情绪的出口来缓解焦虑,厌蠢情绪便成为了这样的一个出口。这种情绪反映了社会对效率和成功的追求,以及对不符合这些标准行为的不容忍。这种“厌蠢”裹挟着我们不断审视自身与他人的缺点,不断放大对那些缺点的抵触,从而掩饰自己对“无能的恐惧”,最终侵蚀人与人之间的共通性...
厌蠢其实是种情绪暴力 社会压力下的情绪出口。“厌蠢”这种心态可能源自多方面的原因。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对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容忍度降低,对所谓的“犯蠢”行为缺乏耐心和共情。此外,社会压力带来的负担需要一个情绪出口来缓解焦虑,“厌蠢”就成了这样一个出口。这种情绪反应会强化人们对他人和自我的界限,并可能...
最后,厌蠢情绪也可能是个体为了建立心理防线,通过激烈批评他人来减轻因缺乏自信而产生的焦虑和恐惧,以此来自我安慰:“我并不像他们那样。” 从社会层面来看,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评价的功利化,人们的耐心和宽容度往往会减少,对他人的“愚蠢”行为变得更加缺乏耐心和同情心。同时,社会压...
首先,厌蠢可能是自我被忽视的信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路径,当这些与他人不一致时,会产生冲突。但真正加剧这种冲突的并非差异本身,而是被忽视的感觉。当我们的想法和意见被无视,我们可能会感到极度愤怒。其次,厌蠢也可能成为自我攻击的信号。犯错带来的愧疚和羞耻感是强烈的情绪,而看到他人犯错时,我们可能...
厌蠢症,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对愚蠢、低效、不理性的行为产生极度反感甚至厌恶的情绪。近年来,这种情绪在中国社会变得越来越明显,尤其在社交媒体、职场和公共舆论场中,都能看到“厌蠢”的影子。📱社交媒体上的“群嘲” 在社交媒体上,当公众人物或普通人在网络上说出明显错误或缺乏常识的话,很容易引发大规模嘲讽。比...
如果你正面对一个有“厌蠢症”的伴侣,不妨尝试以下方法,帮助他调整情绪,同时保护自己的情感尊严。 1. 用共情代替争执,让他看到你的感受 赵女士在与男友争吵时,习惯于直接反击,比如说:“你不喜欢我,就不要和我在一起!”这种对抗只会让男友更有理由坚持自己的观点。你可以尝试用共情的方式,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我们可以在“厌蠢症”这种社会症候中解读出许多意味:自我中心主义,极度的功利趋向,人与人之间信任感的稀薄,等等。但无论如何,动辄“厌蠢”的结果是肯定的,就是情绪暴力将无处不在,淹没所有人——毕竟,此刻的厌蠢者,下一秒就可能成为别人眼里的蠢人。
他们不能接纳别人的那个点,也恰恰是不能接纳自己的那个点。而不能接纳自己的那个点,背后往往隐藏着伤痛。情绪越强烈,伤痛也可能越是深。因此,当你厌蠢的时候,可以觉察一下,是否也有不能接纳自己的部分呢?其中是否有着过去的伤痛呢?0 0 发表评论 发表 ...
在这种情况下,“厌蠢”情绪本质上来说,是对风险的厌恶。2、对“无知”的厌恶 当对方问一连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