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历史的辉格解释”,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是『以“当下”作为准绳和参照来研究“过去”,批评大于理解,意识形态凌驾在事实之上』;第二是『将历史故事过分戏剧化,把一切历史的变革归因于某个党派或者某个个人,把结局视为目标的实现』;第三是『怀有太多的热情来思考历史... (展开) ...
《历史的辉格解释》是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图书,作者:赫伯特·巴特菲尔德 [英国]。内容介绍 此书是巴特菲尔德史学立场两面性的集中体现,书中的内容也是贯穿巴特菲尔德史学生涯的核心问题。他认为,历史进程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一片迷宫,每个历史参与者的愿望和行动都卷入其中,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后果。换言之,历史...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历史的辉格解释》(1931 年) 前言 以下研究涉及“辉格派对历史的解释”,这一短语在我理解中具有公认的含义。至少,它涵盖了这些词语通常所理解的全部内容,尽管可能也赋予了它们一种扩展的意义。所讨论的是许多历史学家倾向于站在新教徒和辉格派一边写作,赞扬那些已经成功的革命,强调过去某些进步...
p21:历史的辉格解释隐藏在历史编写的把戏中,是一种未经反省的思维习惯,可以称之为历史学家的“情感误置”(pathetic fallacy)。这种谬误来源于历史学家将史实从历史情境中抽离出来而作的判断的实践,即历史学家以今天为标准来衡量和编写历史故事的实践。
1931年,英国剑桥大学青年教师赫伯特·巴特菲尔德(1900-1979)出版了《历史的辉格解释》一书,他指出,历史的辉格解释是「一种许多历史学家都具有的倾向,他们站在新教徒和辉格派一边撰写历史,赞美业已成功的革命,强调在过去出现的某些进步原则,编写出能够确认现实甚至美化现实的故事」。自巴特菲尔德的作品发表以来,「...
1、历史的辉格解释常见的描述就是教科书的口吻,告诉认为如果马丁路德没有对抗教皇,历史就不会是今天...
所谓“历史的辉格解释”,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是『以“当下”作为准绳和参照来研究“过去”,批评大于理解,意识形态凌驾在事实之上』;第二是『将历史故事过分戏剧化,把一切历史的变革归因于某个党派或者某个个人,把结局视为目标的实现』;第三是『怀有太多的热情来思考历史,很容易从历史中得出历史其实不能给予的东西,...
辉格式历史解释的基本特点20世纪20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各国带来了伤害和阴影。英国史学家们普遍质疑和批判带有目的式的进步史观,而辉格派的史学家们关注的焦点则在于重大事件中伟大人物的行为,并不断地对为其背后所产生的理念进行解释。但这种自上而下的、过于单一的、依靠于零碎历史片段为基础的历史解释使得...
在《历史的辉格解释》一书中,巴特菲尔德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对辉格派的历史解释进行了全面的剖析。然而,当我们从比较史学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这本书时,会有新的发现和理解。 比较史学是一门跨越国家和文化的学科,它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历史事件,揭示历史的普遍规律和特殊性。运用比较史学的视角,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