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M·厄利(James M. Early)发现的现象,厄利效应(英语:Early effect),又译厄尔利效应,也称基区宽度调制效应,是指当双极性晶体管(BJT)的集电极-射极电压VCE改变,基极-集电极耗尽宽度WB-C(耗尽区大小)也会跟着改变。此变化称为厄利效应,由詹姆斯·M·厄利(James M. Early)所发现。 现象 图1中的有效中...
厄利效应是指过多的信息在人们的大脑中产生的一种消极影响,具体体现为信息过载和决策失误等问题。首先,随着我们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的日益加剧,人们面对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却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信息过载的问题。其次,在处理过多信息的同时,我们的大脑还需要做出各种各样的...
厄利效应对BJT的输出特性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它主要影响共发射极组态的输出特性和共基极组态的输入特性,而对于共基极组态的输出特性和共发射极组态的输入特性则几乎无影响。这一点在应用BJT时需格外留意。此外,厄利效应还会导致输入特性曲线随Uce的增大而略微右移。在相同的Ube条件下,Uce越大,Ib越小,曲线...
在正向有源区中,厄利效应使集电区电流IC和正向共射极电流放大系数βF发生了改变,通常二者满足下列关系:其中VCE是集电极-发射极电压VT是热电压kT / qVA是厄利电压(一般为15 V-150 V,对于小型设备会更小)βF0是零偏压时的正向共射极电流放大系数某些模型把集电极电流校正系数建立在集电极-基极...
在小信号电路模型(如混合π模型)中,厄利效应可以被定义为满足如下关系的电阻:可看出上式与晶体管的集电极-发射极PN结有关,因此这一电阻定义可解释简单电流镜或有源负载共射极放大器的有限输出电阻。若与SPICE中保持一致,使用VCB来表示电阻,则上式变为:对于MOSFET,输出电阻在Shichman-Hodges模型...
整体上看来,就如同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并联了一个电阻一样(虽然原理不同)。这个电阻就是厄利电阻。
其延长线与电压轴相交,在电压轴上截得的负截距称为厄利电压(Early voltage),记为VA。从厄利效应可以看出,如果BJT的基区宽度发生变化,会导致更大的反向偏置电压在集电极-基极接面,会增加集电极-基极耗尽区宽度,减少基区宽度。总的来说,增加集电极电压(VC),集电极电流(IC)也会跟着上升。
1. 输出特性曲线:厄利电压决定了场效应管输出特性曲线的形状。当漏极电压超过厄利电压时,漏极电流将不再继续线性增加,而是趋于饱和。因此,厄利电压的大小直接影响场效应管的输出范围和线性度。 2. 跨导与增益:厄利电压与场效应管的跨导(gm)和电压增益(Av)密切相关。在厄利电压以下,跨导和电压增益基本保持...
一种抗反向厄利效应的温度传感器校准方法,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包括两个bipolar管、与两个bipolar管相连的adc,及输入端连接于adc的降采样滤波器,两个偏置电流ibias1和ibias2分别流到bipolar管q1和bipolar管q2上,产生两个vbe,vbe为bipolar管的射极和集极之间的电压大小,其差值为δvbe,adc负责对vbe和δvbe进行采样,产生...
21ic电子技术开发论坛 › 综合技术交流 › 模拟技术论坛 › 这样接是为了消除厄利效应吗?返回列表 这样接是为了消除厄利效应吗?[复制链接] 1042|1 手机看帖 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手机跟帖小和尚520| 楼主| 2020-6-26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AC 使用特权 评论回复 赏 点赞 相关下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