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湖南团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是一位有趣的院士代表。他常常笑称自己是名“猪倌”。在过去近40年里,印遇龙一直琢磨着的一件事,就是如何养好一头猪。3月6日,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印遇龙介绍了自己此次来京参会带来的建议。他告诉记者,他感触最...
带着这个事关人们餐桌“放心肉”的问题,印遇龙始终将研究方向落脚在围绕国家生猪生态养殖、绿色发展等重大需求上,不断用科学研究解决实际生活生产中的问题:主持完成了“仔猪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及其在饲料产业化中的应用”等多项项目,研发出高效环保安全的猪饲料,打破...
有一年夏天,因实验室造成办公大楼充满臭味,所里领导准备找印遇龙谈一谈,但走到实验室,看见门窗紧闭,印遇龙几个人顶着炎热和腥臭在工作,想好的话愣是没说出口。 在这样的条件下潜心科研,印遇龙团队率先对中国40多种单一猪饲料原料和18种混合日粮中...
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动物营养学家,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长期从事猪营养代谢与调控的研究,创建了猪生态养殖技术体系,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印遇龙院士团队携技术走向“一带一路”,在老挝筹建东南亚最大的肉牛精子库,并选育澜沧黑猪新品种,助力边境贸易,帮助边境农民增收...
为达到试验目标,印遇龙几乎每天24小时都在和猪打交道。猪粪臭味难闻,食糜臭味更冲,肥皂也很难清洗干净。有一年夏天,因做实验造成整栋办公大楼充满臭味,为了不影响其他人的工作和生活,每次采集到的猪粪,印院士团队就在办公室里关着窗子烘猪粪,一日三餐都叫别人送到实验室来。“这种腥臭、炎热和大家看来的脏,...
在印遇龙看来,中国本土猪种质资源保护和进一步选育是当代人的重要使命。“我们要把老祖宗留下的猪种保存下来并充分利用,这是历史使命。” 印遇龙介绍,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生猪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完成了从“引进吸收、改良提升”向“自主选育、创新追赶”的转变,步入了自主创新的新时期。 种猪生产性能不断...
印遇龙 曾忠良 印遇龙,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人大代表,博士生和博士后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中国农学会微量元素与食物链分会理事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芳香产业分会名誉理事长,Animal Nutrition 杂志主编, The Innovation Life副主编,iMeta、美国...
印遇龙: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就是说过去用谷物饲料喂的畜禽,肉好吃一点,这个是表面现象,有它的正确性。因为我们做过系统地研究,无论是猪也好,鸡也好,喂谷物饲料也好,喂配方饲料也好,如果时间拉长的话,它的肉都好吃。那为什么过去的肉好吃呢?因为过去采用不科学的配方,就长得慢,就是说主要看时间的长短。我们做过实...
印遇龙(1956年1月23日- ),男,汉族,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牧健康养殖中心主任、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首席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畜牧学学科带头人、一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 常德人物志于202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