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殊的文化背景下,这也让印度恒河成为了诸多淡水生物的乐园,尤其像巨魾这类肉食性鱼类,它们既有着丰富充足的食物来源,同时也不用担心人类去捕捉它们,因此它们可以尽情地生长繁衍。这也是巨魾能在印度恒河中顺利长到200多斤的主要原因了,当然,这也离不开它们本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若换成其他娇贵点的鱼,恐怕...
还有一点,那就这种鱼引进的时间比较早,现在的年轻人不认识也就不奇怪了。麦鲮是1982年从印度引进的,通过试验养殖成功后,被推广到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南方省份进行养殖,成了一些鱼类养殖户必养的一种鱼。
1.密集养鱼:鱼比水多,鱼塘成黑色 在印度,水产养殖业的一个主要趋势是高密度鱼养殖。在这种养殖模式下,对鱼类的生活空间和舒适度的重视不如产量和数量。常见的做法是在相对较小的水域内投放大量鱼苗,以至于鱼的数量远超过水域本身能合理容纳的程度。有报道称,仅在10平方米的鱼塘中,就可能投入高达10万条鱼苗...
恒河鳖、巨魾(jù pī)鱼到底有多泛滥 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德干高原,注入孟加拉湾,流域经印度四分之一的国土,是印度文明及佛教的发源地之一,在印度被称为“圣河”!虽然印度恒河中,生存了140种鱼类和90种两栖动物,但是数量最多的却是恒河鳖与恒河鲶!1:恒河鳖 恒河鳖不同于甲鱼、草龟,它除了...
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省份,清道夫已经成为当地淡水水域中的生态杀手。因为这种鱼不但没有天敌,它们还有一个臭名昭著的习惯,那就是吞食其它鱼类的鱼卵,造成其它鱼种区域性绝迹。很多地方,只要出现清道夫,其它鱼类的数量便会快速减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清道夫作为一种暖水性鱼类,除了在我国的南方...
坦克鸭嘴鱼是一种巨大的捕食性鲶鱼,是鲶鱼的亲戚。它们的体型巨大,通常能长大 1.5—1.8米,甚至可以长到2.5米,体重大多70公斤以上。而大卡里河作为恒河的支流,也是附近居民水葬的绝佳之处。有理论指出,这里的河水经常被用于处理印度火葬仪式后的遗体。坦克鸭嘴鱼一直在吞食遗体,这也许帮助它们长出超乎寻常的...
而在印度教中,恒河鲶鱼是生活在恒河中的鱼类,恒河鲶自然也是神圣的,所以不适合食用。另外相比较清道夫鱼,恒河鲶会吞食河中的各种垃圾,体内囤积了大量有毒物质,且印度人也普遍认为鲶鱼的肉质松软,且浑身散发着难闻的腥味,所以不适合食用。而清道夫鱼在印度已经成为一种入侵物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因此,印度鱼肉的品质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由于印度独特的养殖方式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其在营养价值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使得印度鱼肉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那条鱼,它说:“我真的太难了”。确实,在这种拥挤型饥饿养殖法下,鱼儿们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挑战。然而,正是这种看似残酷的养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