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4日上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研究生课程《考古学研究》系列讲座春季学期第八讲《印度石窟寺与地面佛寺之关系》在考古楼A座101举行,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崇峰教授主讲。 图1李崇峰教授主讲 图2讲座现场 李崇峰教授首先对讲座选题进行了解释说明,并...
这种类型的佛寺改善了印度以佛塔为主体的寺院在中国使用习惯上的不足,成为自隋唐以后最通行的佛寺营建制度。早期中国佛寺的布局模仿古印度佛寺,以佛塔为中心。例如,中国建立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文献记载:“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旧状而重构之。”然而,随着佛教拜佛...
在中国,“寺”最初并非指佛教寺庙,而是指官舍。汉代时,官署被称为“寺”。汉代中央的九个行政机关被称为“九寺”。其中的“鸿胪寺”是接待印度高僧的地方,类似于现在的礼宾司和国宾馆。因此,当佛教传入中国时,中国人为表示对佛教的尊重,将“寺”用作佛教建筑的称呼。中国的佛寺采用传统的宫殿...
王舍城虽然叫“城”,到这儿却看不到城墙,也没有王宫。印度人似乎不关心已经抹去的东西,仅象征性地修了个地标牌坊表示尊敬。从牌坊穿过,即到了城内。其实里面与外面区别不大,仍然是乡村和田野。只是多了几座佛寺以及接待朝圣者建的酒店,这也是20世纪东亚、南亚诸佛教国香客布施的结果。北印农民多,信奉印度教...
唐僧曾经来到印度修法的寺院,寺院也是真的,成为一个风景区。这座寺庙的名字叫纳兰达大学。这是印度一座大型的古代佛寺。之所以叫大学,是因为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和学生来到这里寻求佛法。当时人口不多,全盛时期有一万多人。而且我们都想学习穿越,交通和时间不便,也跨越种族和语言的差异。
西本愿寺在上海的别院,虽然是日本人设计的日本寺庙,却是上海唯一的印度式佛教寺庙。如此混搭,和我们以往对日本寺庙的印象截然不同。因为内部平时无法进入,西本愿寺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就是面向乍浦路街边那巨大的半圆形莲瓣,围绕着中央的窗户。莲瓣的外缘为半圈草纹浮雕,顶端隆起,高踞其巅的狮子雕像已毁。窗户...
印度人称佛寺院为“僧伽蓝摩”,略称“僧伽”。僧伽蓝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精舍式,一是支提式。精舍式的僧伽,设有殿堂、佛塔,殿堂内供奉佛像,周围建有僧房。支提式僧伽,是依山开凿的石窟,内有佛塔和僧侣居住处、这两种式样的僧伽,先后传人了我国。印度“精舍式”佛寺传人我国后,很快与我国...
然而,根据文物的风格来看,这座佛寺大约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现存罕见的印度风格寺院建筑之一。到了唐代,这座佛寺已经废弃,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漫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仿佛能听到佛寺的钟声回荡,感受到历史的厚重。热瓦克佛寺,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独特的文化价值,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
“婆罗浮屠”在梵语中的意思是“山顶的佛寺”;如其名字所展示的,这座建于公元九世纪夏连特拉王朝时期、高达九层的巨大寺庙,位于爪哇岛中部的一座岩石山上,被山下的丛林、村落和稻田从四面团团围住。清晨六点来到佛寺脚下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到了东边两座锥形火山、山腰的高度,佛寺向阳的一面被笼罩在了一片...
了解印度早期佛寺的性质与特色,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寺院和僧团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异化现象,搞好佛教自身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概括来说,印度早期的佛寺和僧团在佛陀身教与言教的影响和指导下形成了如下一些特色: 1、寺院是僧人结夏安居的营地,云游弘法途中暂时休憩的场所,是安置有病和年老比丘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