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BDS,又称为: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 [75])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
一种是星基增强系统(SBAS),通过使用地球同步卫星,为已有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传递校正和完整性数据,进而提高 GNSS接收机的定位精度。星基增强系统包括北美的广域增强系统 (WAAS)、欧洲的地球同步轨道覆盖服务(EGNOS)、日本的基于多功能卫星的增强系统 (MSAS)、印度的 GPS 和 GEO 增强导航系统 (GAGAN)。另一种是区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服务国家重要基础设施,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于北斗系统的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广泛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应用的...
欧洲的伽俐略卫星定位系统则是欧洲自主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然而,关于伽俐略的具体定位精度数据,目前尚无法提供。这可能与欧洲在卫星导航领域的发展策略和技术保密有关。尽管如此,伽俐略作为欧洲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其在欧洲及全球的应用前景依然值得期待。最后要介绍的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北斗系统是中国...
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英文:Galileo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是由欧盟研制和建立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计划于1999年2月由欧洲委员会公布,欧洲委员会和欧空局共同负责。系统由轨道高度为23616千米的30颗卫星组成,其中27颗工作星,3颗备份星。卫星轨道高度约2.4万公里,位于3个倾角为56度的轨道平面内。截...
GPS是指利用GPS卫星,向全球各地全天候、实时性地提供三维位置、三维速度等信息的一种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GPS的前身是1958年美国军方研制的一种子午仪(Transit)卫星定位系统,1964年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用5~6颗卫星组成的星网工作,每天最多绕过地球13圈,并且无法给出高度信息,在定位精度方面也不尽如人意。然而...
该计划分两步实施:第一步是建立一个综合利用美国的GPS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的第一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当时称为GNSS-1,即后来建成的EGNOS);第二步是建立一个完全独立于美国的GPS系统和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之外的第二代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即正在建设中的Galileo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此可见,GNSS从一问世起,就不是一...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是一种利用卫星技术为全球用户提供定位、导航和定时服务的系统。GNSS系统通过在地球轨道上部署一组卫星,为全球范围内的用户提供定位、导航、定时和通信等服务。目前最为广为人知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GPS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欧盟的Galileo系统和中国的北斗系统。此外还有两个区域覆盖...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研发目的 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 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是美国独霸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经过20余年的研究实验,耗资300亿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