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水胡是汉代至南北朝时期活跃于中国西北的少数民族,族源复杂,既有匈奴、月氏的成分,又在民族演进中吸收了羯族、氐羌乃至汉族等部族,因而兼具白种人和黄种人的特征,其核心成分被认为是源自商代的卢方。历史地理 卢水胡活动于中国西北部,分为三大部:泾渭流域的安定卢水胡,河西走廊的临松卢水胡、河湟谷地的湟中卢...
魏晋时候,卢水胡的一支已经到达今天张掖、高台附近的黑河流域,也就是说这支卢水胡从迁徙到黑河流域一直到沮渠蒙逊时期时间跨度有150年左右。在这期间,卢水胡与汉族长期错居,受汉文化影响较深,这也影响到了北凉建国后的治国方针和文化政策。 二、北凉政权 北凉沮渠蒙逊,临松(今张掖南...
卢水胡来源于卢水(今时甘肃省黑水),这里是各类民族的杂居场所,有匈奴人、羌人、鲜卑人以及小月氏等不同种类的人群,为了有效的管理和统治,北魏在卢水胡附近设立了杏城镇。盖吴起义 北魏虽然不像后赵那样实行严格的人种差别,但是非鲜卑的胡人地位也是非常低的,他们常年遭受着各种虐待和殴打,高额的赋税让他们...
卢水胡,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后汉书·西羌传》中,从两汉至南北朝时期,卢水胡活跃在西北地区,因战斗力强悍,经常作为雇佣军参与各方势力的角逐。十六国期间,卢水胡人沮渠蒙逊(368年—433年),在姑臧(今甘肃武威)建立北凉政权,历五代63年,被柔然所灭。北凉灭亡了,卢水胡还在。北魏末年爆发的关陇地区各...
卢水胡位于卢水(今甘肃省黑水),是各类民族的聚居地,包括匈奴人、羌人、鲜卑人以及小月氏等。为了有效管理和统治这些民族,北魏在卢水胡附近设立了杏城镇。北魏虽没有像后赵那样严格实行人种差别,但非鲜卑的胡人地位非常低,长期遭受各种虐待和殴打,高额的赋税让他们喘不过气来,逐渐形成了反叛的态度。拓跋焘...
一、后凉时期的卢水胡人 卢水胡人是匈奴的一支后裔,其很早就内迁到了凉州地区生活。其部族依然保持着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有规模不小的聚落。这些卢水胡人的首领因为曾经在匈奴王廷中担任左沮渠一官,因此他们便取沮渠为姓氏,他们在凉州地区有着不俗的影响力。在沮渠蒙逊之前,其祖辈便依靠卢水胡强大的战斗...
卢水胡是魏晋时期活跃于北方的另一个羌胡部族,其中的沮渠氏是北凉政权的建立者。史载: 沮渠蒙逊,临松卢水胡人也。其先世为匈奴左沮渠,遂以官为氏焉。 现在一般认为,卢水胡是匈奴中的“杂胡”之一种。但翻拣史籍,它并不在魏...
历史知识> 卢水胡 古族名。因世居卢水(今青海西宁西)得名。最初见于《后汉书·西羌传》。出土的建武六年(30)居延汉简亦有相同记载。其族源:一说为小月氏;一说为羯胡;一说为杂胡,主要部族是匈奴。西汉时分布于张掖郡南,为张掖属国都尉所辖。东汉初,一部分越祁连山进入湟水流域,与羌、月氏错居。邓训收养...
历史民族史> 卢水胡 东汉至十六国时期匈奴诸部之一。因世居卢水(今青海西宁市西卢溪水),故名。游牧于张掖(今甘肃张掖)南至卢水一带,隶张掖属国都尉管辖。东汉初兴起,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破烧何羌比铜钳。永平十六年(公元74年),随汉军四道出塞伐北匈奴。建初二年(公元77年),应烧当羌迷吾反汉,危及金...
Q1a-PH5117可能是张掖为大本营的匈奴部落,跟小月氏、烧何羌、屠各部融合,形成卢水胡。 2. 公元前179-160年, 由D1a-F19133、Q1a-PH5117融合而来的烧何羌加入匈奴联盟。 公元前90年, 烧何羌迁徙到克鲁伦河流域,形成西嗕部落。 马扎尔Q1a-PH5117和D1a-F19133有两种可能的来源: 一, 公元91年, 北匈奴西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