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院士卢柯在纳米晶材料稳定性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解决了高温下金属中高原子扩散率带来的不稳定性的技术难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卢柯的第13篇Science,也是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李秀艳和卢柯为共同通讯作者发表的第3篇Science。 一路开挂的人生 他,16岁上大学,30岁当博导,32岁担任国家重...
“TOP大学来了”小编,11月11日,中科院金属所卢柯院士、李秀艳研究员等人联合在全球顶级科研期刊《Science》杂志发表了题为“Inhibiting creep in nanograined alloys with stable grain boundary networks”的研究论文。 卢柯院士的第14篇正刊 “TOP大学来了”小编,11月11日,中科院金属所卢柯院士、李秀艳研究员等人联...
“有几年,纳米金属领域已死的说法非常流行。很多人认为纳米结构在金属中不稳定,但卢柯院士始终不放弃,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最近卢柯团队发表了第 15 篇 Science 论文,其团队成员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李秀艳研究员告诉 DeepTech,此次再发 Science 和卢院士在逆境中依然坚定方向密不可分。 图| 卢...
据悉,这篇论文是卢柯院士的第14篇Science。 在学术方面,卢柯是当之无愧的天才大牛:16岁上大学,30岁当博导,32岁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36岁出任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所长,38岁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40岁当选德国科学院院士,41岁成为美国《Science》杂志的首位中国评审编辑,48岁成为中国“万人计划”首批杰出人才的6位人选...
2017年3月24日,《Scicence》在线发表了卢柯院士作为通讯作者的一篇论文。研究发现通过适当合金元素的晶界偏聚可以提高晶界稳定性,从而可以大幅度调控纳米金属的强度。这一发现揭示了纳米材料中软化和硬化行为本质,澄清了过去三十多年来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
这一研究成果的通讯作者是38岁就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我校85届校友卢柯。作为改革开放后当选年龄最小的院士,卢柯在科研领域可谓成果颇丰,仅在最顶尖的学术期刊Science上就发表11篇论文,而且这些论文引用量惊人。 卢柯院士发表的部分论文 卢柯院士...
这一研究成果的通讯作者是38岁就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卢柯。作为改革开放后当选年龄最小的院士,卢柯在科研领域可谓成果颇丰。仅在最顶尖的学术期刊Science和Nature上就发表11篇论文,而且这些论文引用量惊人。 而在常人眼里,今年52岁的卢柯一直在“惊悚地成长”——16岁上大学,30岁当博导,32岁担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近日,《Science》再次刊登了卢柯院士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发现具有极细晶粒的多晶铜的另一种亚稳态。研究表明,通过应变将晶粒尺寸减小到几个纳米之后,多晶中的晶界会演化为受孪晶边界网络约束的三维最小界面结构。 其实,早在2018年,卢柯院士课题组研究人员在塑性变形制备的纳米晶纯铜和纯铝中发现了纳米晶热稳定...
卢柯院士,男,1965年5月出生,甘肃华池人,1990年4月参加工作,1993年加入九三学社,工学博士,2020未来科学大奖-卢柯获物质科学奖获得者。 现任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辽宁省委主委,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2022年3月,卢柯获2022年度金属学院讲座奖/罗伯特·富兰克林·梅尔奖...
卢柯,30岁当上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博士生导师,38岁成为改革开放后当选年龄最小的中科院院士,40岁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41岁成为美国Science杂志的首位中国评审编辑,53岁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已手握13篇Science论文的他,一项研究成果于今日再次登上Science期刊。该项研究报告了一种通过使用稳定的GB网络来抑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