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的今天,1978年 8月11日,《文汇报》刊登的一篇短篇小说《伤痕》轰动全国,由此形成“伤痕文学现象”,这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第一潮。《伤痕》的作者是卢新华,这本书主要写了“革命小将”王晓华和“叛徒”母亲的故事。小说从母女感情,即中国人最为注重的伦理感情入手,揭露了特殊时代给普通中国人生活和心灵带...
近日,卢新华把有关《伤痕》的手稿、版本、图片以及围绕《伤痕》的上千封读者来信,捐赠给母校复旦大学图书馆收藏,并于10月10日举行了“新时期文学第一潮——《伤痕》手稿、图片、绘画、资料展”。《伤痕》在《文汇报》发表后,卢新华收到了上千封读者来信。 澎湃新闻记者 程千千 图 “凡是在读的,都在哭泣”...
1978年4月初的一个周末,刚刚以优异成绩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卢新华,趴在未婚妻家小阁楼的缝纫机上,写下了小说《伤痕》的第一句:“除夕的夜里,车窗外墨一般的漆黑……”从此卢新华的命运紧紧地与它连在了一起。30年后的今天,从记录着《伤痕》原稿的黑色笔记本上依稀还能看到当年被泪水模糊了的字迹,那个傍晚,卢新华...
著有短篇小说《伤痕》《表叔》《典型》等,中篇小说《魔》,长篇小说《森林之梦》《细节》《紫禁女》等。1978年4月,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评论专业的学生卢新华所在的班级要出墙报,班委会要求每个人准备一份墙报稿。在此之前,卢新华在现代文学作品分析课上学习了鲁迅的小说《祝福》,许寿裳评论《祝福》时所说的“...
《伤痕》卢新华 伤 痕 卢新华 除夕的夜里 车窗外什么也看不见 只有远的近的 红的白的 五彩缤纷的灯火 在窗外时隐时现。这已经是一九七八年的春天了。 晓华将目光从窗前收回 低头看了看表 时针正指着零点一分。她理了理额前的散发 将长长的黑辫顺到耳后 然后揉了揉有些发红的微布着血丝的双眼 转身从挂...
《伤痕》卢新华 下载积分: 800 内容提示: 伤 痕 卢新华 除夕的夜里 车窗外什么也看不见 只有远的近的 红的白的 五彩缤纷的灯火 在窗外时隐时现。这已经是一九七八年的春天了。 晓华将目光从窗前收回 低头看了看表 时针正指着零点一分。她理了理额前的散发 将长长的黑辫顺到耳后 然后揉了揉有些发红的...
45年前的今天,1978年 8月11日,《文汇报》刊登的一篇短篇小说《伤痕》轰动全国,由此形成“伤痕文学现象”,这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第一潮。 《伤痕》的作者是卢新华,这本书主要写了“革命小将”王晓华和“叛徒”母亲的故事。小说从母女感情,即中国人最为注重的伦理感情入手,揭露了特殊时代给普通中国人生活和心灵带来的...
作者卢新华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一年级学生。小说《伤痕》的主要内容是 女主人公王晓华 九年前对张春桥定她妈妈为 “叛徒” 的冤案、 假案信以为真 痛苦而无奈地和她妈妈 “决裂” 、“断绝关系” 初中还没有毕业就上山下乡了。在农村生活和劳动中 和她建立了亲密关系的男青年苏小林 又由于小王的家庭成份问题不能上...
6月9日,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卢新华做客山东文学馆大讲堂。在讲座中,卢新华畅谈鲁迅对其文学创作和人生的影响,他说,自己的文学观深受勇于讲真话的鲁迅的影响,而《伤痕》早在其在曲阜当兵时就已开始酝酿。 《伤痕》萌芽在曲阜 卢新华与山东颇有渊源。少年时,他随在军队工作的父亲在山东长岛生活了8年。1968年从长岛中学初...
【导读:40年前的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上刊登的8000字短篇小说《伤痕》轰动全国,形成“伤痕文学现象”。日前,小说作者卢新华把《伤痕》最初的手稿、读者来信等相关资料捐给复旦大学图书馆,并在复旦中文系举行座谈。刚刚上线的今年第三期《上海纪实》,首发了卢新华自述《伤痕》背后故事的长文。经授权作了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