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文学是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得名于卢新华以“文革”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伤痕》。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产生的“伤痕文学”,作为开启新时期文学大幕的重要文学现象,用以指称同时期出现的以反映那段特殊时期为内容的具有悲剧性色彩的文学作品,以小说...
……盼到今天,晓华还没有回来。看到小林,我更想她了。虽然孩子的身上没有像我挨过那么多"四人帮"的皮鞭,但我知道,孩子心上的伤痕也许比我还深得多。因此,我更盼望孩子能早点回来。我知道,我已经撑不了几天了,但我还想努力再多撑几天,一定等到孩子回来……她的眼睛模糊了。她猛然挣开小苏的胳膊,登登...
45年前的今天,1978年 8月11日,《文汇报》刊登的一篇短篇小说《伤痕》轰动全国,由此形成“伤痕文学现象”,这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第一潮。《伤痕》的作者是卢新华,这本书主要写了“革命小将”王晓华和“叛徒”母亲的故事。小说从母女感情,即中国人最为注重的伦理感情入手,揭露了特殊时代给普通中国人生活和心灵带...
近日,卢新华把有关《伤痕》的手稿、版本、图片以及围绕《伤痕》的上千封读者来信,捐赠给母校复旦大学图书馆收藏,并于10月10日举行了“新时期文学第一潮——《伤痕》手稿、图片、绘画、资料展”。《伤痕》在《文汇报》发表后,卢新华收到了上千封读者来信。 澎湃新闻记者 程千千 图 “凡是在读的,都在哭泣”...
6月9日,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卢新华做客山东文学馆大讲堂。在讲座中,卢新华畅谈鲁迅对其文学创作和人生的影响,他说,自己的文学观深受勇于讲真话的鲁迅的影响,而《伤痕》早在其在曲阜当兵时就已开始酝酿。 《伤痕》萌芽在曲阜 卢新华与山东颇有渊源。少年时,他随在军队工作的父亲在山东长岛生活了8年。1968年从长岛中学初...
卢新华:《伤痕》30年的记忆 作者:俞晓兰 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卢新华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人物。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独家发表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新生卢新华的小说《伤痕》,随即引起的轰动、震撼和大讨论,可以说,整整影响了一代中国人。卢新华也由此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增添了一...
《伤痕》卢新华 下载积分: 800 内容提示: 伤 痕 卢新华 除夕的夜里 车窗外什么也看不见 只有远的近的 红的白的 五彩缤纷的灯火 在窗外时隐时现。这已经是一九七八年的春天了。 晓华将目光从窗前收回 低头看了看表 时针正指着零点一分。她理了理额前的散发 将长长的黑辫顺到耳后 然后揉了揉有些发红的...
傷 痕 盧新華 除夕的夜裏,車窗外什麽也看不見,只有遠的近的,紅的白的,五彩繽紛的燈 火,在窗外時隱時現。這已經是一九七八年的春天了。 曉華將目光從窗前收回,低頭看了看表,時針正指著零點一分。她理了理額前 的散發,將長長的黑辮順到耳後,然後揉了揉有些發紅的微布著血絲的雙眼,轉身 從挂在窗口的舊...
大众网·海报新闻济南6月9日讯(记者 李金珊 陈俞印) 今天下午,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卢新华到访山东文学馆,作了题为《我看鲁迅——兼谈鲁迅对我文学创作和人生的影响》的报告。来自省作协、省文联、山东大学和山东财经大学以及舜玉社区的文学爱好者、文学工作者等200余人聆听讲座。 卢新华向听众分享了自己走过的人生之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