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尔认为,所有科学理论最终都会是错误的,都会被更合适的理论所取代;这只是时间问题。因此,科学理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不被证实。波普尔的科学是一种不懈的探索,不断寻求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案或现象解释。然而,波普尔并不认为非科学理论一无是处。他说:从历史上看,所有科学理论都起源于神话,神话可能包含科...
波普尔给自己提出了一个不同的问题,他想区分科学和伪科学,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科学经常是错误的,而伪科学也可能意外地发现真理。对于这个问题,最常见的答案是,科学与伪科学,或 "形而上学 "的区别在于,科学的实证方法依赖于事实。然而,波普尔不同意这种观点。相反,他认为依靠经验事实,不足以区分科学与伪科学。...
波普尔最著名的贡献是“可证伪性”原则。他认为,科学理论的一个关键特征是它们必须能够被经验事实所证伪。与传统的验证主义不同,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不应仅仅依赖于观察和实验的支持,而是要能够接受挑战并被证明是错误的。这一观点颠覆了传统科学的认识,强调了科学的动态特性。波普尔认为,科学不是建立在确定的真理...
卡尔-波普尔的科学 "证伪"概念是用它来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科学是一个过程,波普尔对理论证实的怀疑态度。卡尔-波普尔认为什么算科学,波普尔的证伪理论是对科学哲学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的独特回答,即什么才算科学。在讨论波普尔的答案之前,我们不妨先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本身。什么算作科学的问题引发了深刻的争论,只有在...
《科学发现的逻辑》是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创作的科学哲学著作。该书主要讨论知识理论的两个基本问题:划界和归纳问题。作者论证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可证实性而是可证伪性,科学的方法不是归纳法而是演绎检验法。书中提出的有关科学的性质和方法以及科学知识增长的独创性论点,对科学哲学、认识论、逻辑学、...
可证伪性原则是波普尔对科学方法的根本性重构。传统上,科学被认为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来验证理论的过程。然而,波普尔提出,真正的科学理论应该是可证伪的,即理论必须能够被设计出可以被经验性观察或实验否定的假设。简言之,科学理论应该能够提出明确的预言,这些预言在某些条件下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与实证主义的区别 波...
卡尔·波普尔(1902年-1994年)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以其提出的“可证伪性”理论而著称。波普尔的思想对科学方法论、知识理论以及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他对科学发展的独特见解改变了人们对科学真理和理论的理解。波普尔最核心的贡献是他对科学理论验证方式的批判。他反对传统的归纳法,即...
波普尔提出了许多关于科学方法和认识论的理论,被广泛视为现代科学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波普尔强调科学并非仅仅在于验证已有理论的正确性,而更在于通过反驳来不断发展。他提出了“否定论证”(falsifiability)的概念,认为科学理论应具有可被证伪的可能性,而非被证实。只有经得起实验证伪的理论才能不断推动科学知识的演进。
在他看来,有用的就是科学,没用的就是伪科学。按照他这个标准,很多中医也就算科学了,因为其中部分是有用的啊。但是,詹姆斯对于真理的判断存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标准:认识论标准与价值论标准。其中,认识论标准就是“真假标准”,而价值论标准则是“对错标准”。对于同一个问题,从两个标准出发,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