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背景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在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初因政治斗争被贬到黄州时的作品。这首词的背景是苏轼在黄州定慧院的寓所中,面对月夜下的孤鸿,托物寓怀,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世俗的蔑视。他在作品中通过孤鸿的形象来反映自己的孤高和不屈,同时也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二月,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寓居黄州定慧院。 在这段时期,苏轼经历了人生中的重大挫折,从朝廷重臣一落千丈,被贬至偏远的黄州。这种身份与境遇的巨变,无疑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然...
📜 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初在黄州定慧院寓居时所作。定慧院位于湖北黄冈县东南,又名定惠院。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自元丰三年(1080)二月至黄州,至元丰七年(1084)六月移汝州,在黄州贬所居住四年多。📜 简析 这首词物我交融,境界高妙,风格清奇。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二、写作背景 “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创作背景 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十二月或公元1083年(宋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岗县东南,又作定惠院,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因所谓的“...
苏轼最孤独的一首词,平生不懂孤独,才懂孤独,便已深入骨髓 一直以为苏轼是那样率真,虽多次贬谪,但秉着进可安天下,退能山水怡自身,一生演绎着超旷豁达的人生传奇,是一个非常有气度的大词人。当我再次读到他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才明白如此洒脱飘逸的词人,竟有如此孤独寂寞时。全诗如下:缺月挂...
定慧院:苏轼初贬黄州,一家人寓居于此。 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漏断:指深夜。 幽人:幽居之人。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省:知晓。 译文: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上,深夜人们安静了。时常能见幽居之人独自往来徘徊,还有那隐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一、简介本词写作背景:“乌台诗案”:北宋著名的文字狱。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与时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见不合,出补外官。他看到当时地方官吏执行新法扰民,心中不满,任杭州通判后写了二十多首托事以讽的诗,因而激怒新党。被构陷成罪,囚捕至京,系狱一百三十天。而且牵连甚广,苏轼...
创作背景 作者:佚名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蕲水,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东坡志林》卷一云:“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
卜算子,词牌名。定慧院,一作“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一家人寓居定慧院中。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深夜壶水渐少,很难听到滴漏声音了,所以说“漏断”。漏断,指深夜。首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