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笔下的“梅花”“一任群芳妒”孤芳自赏,无可奈何,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在山花烂漫的花丛中欢笑,永远与百花在一起。陆游笔下的“梅花”最终结局是“零落成泥碾作尘”,被人遗忘,而毛泽东笔下的“梅花”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在春天里得到永生。 《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诗词中比、兴手法用得最好的一首。
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做准备,他潜心研读了林逋、陆游、高启等名家的咏梅诗词,感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文辞好却意志消沉,遂再续一首咏梅词,开篇即言“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这首咏梅词,写出了梅花傲岸挺拔、风骨铮铮的精神气质,勾勒出梅花胸襟博大、坚贞不...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材,表达了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和人民深深的关爱。在这首诗中,梅花象征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面对困难不屈不挠,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质。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力量源泉。 总的来说,《卜算子·咏梅》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格魅力的诗篇,它传达了一种坚定信念和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