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景龙四年卜天寿写本论语郑氏注》是吐鲁番文书中享有盛名的一个长卷。1969年出土于阿斯塔那墓地的一座唐墓。“这个残卷,长五百三十八厘米,每行正文二十字左右,原为《论语》的前五篇。发现时,《学而》的全篇和《为政》的大部分已缺。现存《八佾》、《里仁》、《公冶长》三篇,以及《为政》‘何为则民服’...
同过去发现的唐写本《论语郑氏注》残卷一样,每篇的篇题之下都书明‘孔氏本,郑氏注’。卷末的文字表明,这卷郑注是景龙四年三月一日写完的,写书人是‘西州高昌县宁昌乡厚风里义学生卜天寿’,时年十二岁。另外,卷末还写有《三台词》、《千字文》和其他诗句等。”(引自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资料室《唐景龙四...
在这个手抄本里,卜天寿抄了《八佾》22条、《里仁》25条、《公冶长》26条和《为政》的一部分。虽然卜天寿不是书学的学生,但在唐朝,即使学习儒经的太学等学生,也要“学书日纸一幅”。对卜天寿来说,一天至少也要习字一纸,才能在12岁时写出像《论语郑氏注》这样的书迹。而且,他抄完一天后貌似还有余力,...
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写本《论语郑氏注》残卷,是1969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著名的阿斯塔那墓地发现的.这是最近几年发现的许多重要历史文物中的一件. 《论语郑氏注》残卷,出土于一座唐墓之中.这个残卷,长538厘米,每行正文20字左右,原为《论语》的前五篇.发现时,《学而》的全篇和《为政》的大部分已...
摘要: <正> 在我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发现了许多珍贵文物,196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唐墓中出土的卜天寿手抄《论语郑氏注》,就是其中之一。去年《文物》第二期《唐写本〈论语郑氏注〉说明》一文,谈到这个手抄本的书法说:'书法虽不算很好,但出自一个十二岁的小学生,也可以看到唐代人书法水平的一个基点...
比如定州汉墓竹简,唐景龙四年卜天寿写本论语郑氏注,还有清华简《齐论语》?《老子》参照帛书和竹简的文本进行校订后,文本与传世本有很多差别。 分享41 语文吧 剑震山河 唐代熊孩子作业曝光 写打油诗催老师下课再过几天,长沙简牍博物馆将展出一批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书法文物。在一份12岁小朋友誊写的《论语》中,...
卜天寿《论语·郑玄注》抄本 “卜天寿《论语·郑玄注》抄本”是唐代时期的卷轴,收藏于吐鲁番博物馆。文物特征 尺寸:长538,宽27(单位: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