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的雕塑馆藏品丰富,各个不凡,除了其历史价值,其艺术属性更是值得深究。作为素材参考、文化学习都是历史不可或缺的部分。让我们继续欣赏:↑鎏金铜释迦牟尼佛像 明(公元1368-1644年)明朝时期的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坐像,释迦牟利坐于莲花座上,法相庄严,神情和悦,螺发高髻,左手结禅定印,右手结触地印,...
↑鎏金铜无量寿佛像 清(公元1644-1911年) 漠北蒙古 这些造像分了漠北和漠南,是因为漠南蒙古造像主要受蒙古艺术、北京造像艺术和青海五屯艺术影响,具有形式多变、内容多样的艺术特色。漠北蒙古即喀尔喀蒙古,由一世哲布尊丹巴活佛开创的喀尔喀蒙古造像是一种仿古艺术形式,融合了大量的东印度帕拉和尼泊尔造像风格。↑鎏金...
文博时空 作者 宋燕 “中国古代佛造像”展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常设专题展之一,不久前,这个展厅暂时关闭更换展陈,并于 7 月 18 日焕然一新,重新向观众开放。焕新亮相的展品增加了石窟寺的内容,选取国博馆藏的新疆焉耆佛像、云冈石窟佛像、天龙山石窟佛像等,通过总计 236 件藏品,勾勒出中国古代佛造像的发展历...
有中亚遗风的彩塑泥像,有中土气韵的木雕造像;有简洁质朴的古印度造像,华丽庄严的藏传佛像。有窖藏出土的石刻精品,有海外回归的石窟瑰宝。特别是高达两米的宋代木雕观音菩萨像 (下图),是国内博物馆首屈一指的藏品,其雕刻之精、造型之美、体型之大,实为罕见,可称是精美绝伦。 ...
佛教造像艺术属于博物馆分馆“东方艺术文物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在中国馆和南亚馆两个馆区。中国馆中的佛教艺术以敦煌壁画、明清宫廷金铜造像、各代瓷制造像为重。 9〜10世纪 印度教黑石高浮雕 馆中造像数量虽不是很多,但精选的每件都颇具代表性,基本上涵盖了造像艺术的大部分时段。佛像是按照国别属地的不...
国家博物馆的常设专题展“中国古代佛造像”经重新设计布展后,于2023年7月18日向公众开放。“中国古代佛造像”由“传播之路-石窟寺撷珍”“神采华韵-汉传佛造像”“交相辉映-藏传佛造像”三个部分组成,展出包括石雕、泥塑、木雕、金属、陶瓷等236件佛造像艺术藏品,呈现出中国古代不同阶段佛造像的发展历程。
山东博物馆介绍:东汉晚期,山东开始出现与佛教相关的艺术图像。山东佛教历经北朝、隋唐和北宋三个重要时期。北朝佛教与齐鲁文化不断融合,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佛教造像风格,其中以背屏造像的祥龙嘉莲装饰和图雕佛像的“薄衣贴体”风格最具特色,在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可惜的是,大部分造像都有残损,但...
一、八世纪 平安时代佛像:药师如来坐像 8-9世纪 平安时代佛像 像高:65.5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 药师佛,又作药师如来、大医王佛、医王善逝、十二愿王,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常修持供奉药师佛,可以去除疾苦,消灾延寿。这尊铜造药师琉璃光如来坐像,面相庄严,双目微垂,双耳垂肩,神态悲悯柔和。左手持药器,...
世界博物馆收藏的木造像,体型大,多来自皇家寺庙,特征明显,比较容易辨识,难辨识的为民间高古木造像,形式多变不统一。今天我们就把眼光聚集,感受几百上千年前菩萨的美妙神韵。 木造像形成一定风格体系且现今能看到的最早在宋代,宋代官方木造像多有记载入册,且保存下来的屈指可数。宋代受佛教世俗化的影响,富于现...
7月1日,“微笑千年: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对外展出。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展览遴选四十余件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精品与残块,其中既有背屏式造像,又有圆雕佛像与菩萨像。双目低垂,神情慈爱,仿佛在诉说所经历的沧桑过往。“微笑千年: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展”现场 注:本文现场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