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出衡水学院董子学院院长、教授魏彦红的《论董仲舒的博爱思想》。 博爱思想一直被认为是西方基督教提出的理念,其实中国人倡导的博爱思想已经有了2000多年的历史,孔子的“泛爱众而亲仁”就是博爱思想的体现。到了汉代,董仲舒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对儒家...
孙中山的政治学说中,“博爱”是一个核心理念。他将“博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视为理想境界的最高体现和追求的最终目标。孙中山将天下的幸福视为自己的责任,他的理想和目标就是以爱人类、爱和平,以及爱国家和民族为核心。他的“博爱”思想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景和世界大多数民众的普遍...
因为墨家兼爱思想的唯心,所以他的爱人如己的思想,没有根据也无法实现。儒家仁爱由亲亲本性出发,推己及人,到泛爱众,这种仁爱思想是有生发的根据和推广的可能的。基督的博爱思想,建立在神的光芒之下,并且同作为神的子民,拥有共同的天父,故而应该有兄弟姐妹之亲,它也是有较强凝聚力的。而墨家的兼爱,虽然抬...
自由平等博爱,这3个词,在被神权思想禁锢的社会提出来,是人性的进步,是具有先进性的。 但是在天道酬勤、人定胜天的中华民族思想体系内,它算不得是底层的思想。 先说自由。自由值得每个人去追求,但是自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奋斗去争取。我们赚100块才有花100块的自由。当我们支付了自由的代价...
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的宗教思想和宗教观的代名词。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引导大家“道德自我完善”、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之为“托尔斯泰主义”。
《弟子规·泛爱众》博爱思想探析 ——小议《弟子规·泛爱众》“泛爱众”作为《弟子规》的第五部分,其核心思想在于以博大的爱心去关爱社会大众。它倡导人们将爱心从对父母的孝心开始,逐步扩展到尊敬师长、关爱社会大众,乃至对万事万物的热爱。这种爱心不仅是一种情感的纽带,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责任。在实施博爱的过程...
“博爱”是孙中山政治学说的一个核心思想,他把“博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视为理想的最高境界和追求的最远目标。孙中山一生以天下为己任,以爱人类爱和平,爱国家和爱民族作为其奋斗的理想和目标。他的“博爱”思想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世界多数民众的共同追求。他说:“欲泯除国界而...
孙中山一直强调人权和博爱的理念。他认为,享受博爱(即同类相爱)的幸福是一种天赋的人权。他多次强调,凡属人类一律平等,民众有享受幸福的权利,这是一种人心所向,不可阻遏。1912年,他以大总统名义颁布了30多件有关保护人民权利和革除社会恶习方面的法律和政令,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孙中山说:“人权神圣,岂容弁髦”。
1. 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传播。2. 这一思想随后传入美国,与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和独立宣言的诞生密切相关。3. 在中国,这一思想随着民国的建立和第二次西学东渐的运动而传入。4. 鲁迅等思想家在新文化运动中,借鉴并倡导了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使其在中国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