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多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固定成语,但可以理解为一个很有表现力的描述性短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学识广博而且特别爱提问。 博学多问的构成: “博学”指这个人学了很多东西,知识面很广。 “多问”表示他好奇心强,总爱问问题。 博学多问的应用: 虽然不是成语,但在日常交流和写作里还是很好用的。 如果你想表达...
【译释】 博学而多问,这样的人知识将更加广博。身处高位仍然谦虚慎言,这样求人之志童第才可以更好地修身。那些真正的学术大家几乎都保持这样的本色,尽管已经学富五车,但仍然谦虚好问。这是一种明智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修养。 【解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虚心求教、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不仅体现出一个人良好...
**“博学多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固定成语**,但它可以被理解为一个描述性短语,用于形容一个人学识广博且善于提问。这个短语中的“博学”意指广泛地学习并掌握知识,“多问”则强调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即经常提出问题以增进理解和深化学习。 虽然“博学多问”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但它在日常交流和写作中仍然是一个...
结果1 题目地大物博( ) 博学多问( ) 拼博( ) A. 多,丰富 B. 知道得多 C. 用自己的行动换得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都可以使一细束光的光路发生如图的改变.请在图(A)(B)(C)中分别画出示意图.反馈 收藏
《素书》求学之道:博学多问,明智广识 《素书》·求人之志章(五)中提到:“博学切问,所以广知。”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增长知识,必须广泛学习并勤于提问。宋代的张商英对此解释说:“有圣贤的资质,但如果不通过学问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那是不够的。”王氏也说:“要想明白性理,必须广泛阅读经书;遇到疑难问题,应...
不是。“博学多问”不是一个成语,是一个形容词性短语,用来形容某个人有广泛的知识和对各种问题感兴趣,愿意提出问题以寻求答案。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通过长期使用而被传承下来。具有象征性、比喻性或者故事背景等特点,在中文表达中经常被引用。例如,“半途而废”、“画蛇添足”、“一马当先”等...
在《论语》中,孔子也提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听、多看,保留有疑问的部分不要轻易议论和行动,谨慎地表达自己确信有把握的部分,这样可以减少错误和后悔。总的来说,无论是在求学路上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通过博学多问,我们可以...
地大物博( ) 博学多问( ) 根据您输入的内容,为您匹配到题目: **地大物博( ) 博学多问( )** A. 多,丰富 B. 知道得多 C. 用自己的行动换得 **答案**: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
2024-06-05 12:42:0901:5051 所属专辑:素书 猜你喜欢 1.2万 微言微句 by:音飞扬 1241 妙语微言 by:无来无去70387090 1.2万 医道微言 by:毉道小童 727 外经微言 by:昭慈2018 222 金匮微言 by:一弦一柱思华年0414 5.1万 妙语微言 by:妙乘闻思苑 ...
“以博立业,以渊立世”,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广泛的学习和深厚的积累,才能在事业和生活中游刃有余。天地之间有无穷无尽的事物,各有其妙用,只有通过多闻、多见、多学、多问,才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就像地不耕种就难以长出果实一样,人不学习也难以获得真知。问道学道才能快速得道,明道为道才能成就伟业。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