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明崇祯时期的《东莞县志》中可看到“南沙山”的字样,说明“南沙山”当时属东莞辖区。 而清朝康熙年间的《东莞县志》的舆图中,则出现了“南沙村”。 栾成表示,“这很大可能是最早的南沙村落形成于康熙年间的有力证据。南沙源于《粤大记》中的‘南沙’,然后有南沙山、南沙村,再以此为中心承上启下,包容周...
民国初年《东台县志稿》中关于栟茶市小洋口闸的描述南沙明远堂文生(栟茶沈小洪)2018.11.23整理摘自民国《东台县志稿》感谢安丰文史专家徐建先生提供资料黄沙洋小洋口闸,在栟茶市头总,与丰利交界,属于栟茶丰利两个盐场共同维修管理。乾隆中期被海潮冲毁,栟茶人蔡羹提议重建三洞石涵。咸丰朝栟茶场大使蔡觐熙加以维修,...
以上官方文献中,并未见到“凤阁”“凤凰阁”“凰角”等称谓,也没有鸡谷山或者凤凰岗出现。幸运的是,清道光八年(1828)《香山县志》中黄角乡旁有一山名为“溪谷山”,“溪(谿,kai1)”与“鸡(鷄,gai1)”二者不仅字形相近,更重要的是粤语读音相近,所以原来的“溪谷山”很可能演变为“鸡谷山”。就如同县志中...
历史上,最初“下沙”二字并非特指今天的“下沙镇”,而是指代几乎整个浦东平原(下沙分南沙与北沙)。下沙名称的来历,一曰:上海居北之上洋,下沙峙南而岸海,故名。二曰:下沙与崇明都位于长江口,崇明位于北,称上沙;下沙位于南,故名。历史上,因多患水 - 大团小先生
南汇著名女诗人,徐文贞是清代进士徐继达的女儿,监生潘應昌的妻子。据光绪《南汇县志》与《南沙杂識》记;进士徐继达,字苑花,二团下南甲人。太史归田后,以文史自娱。他女儿文贞,積学能诗,嫁给同乡潘雅嚴上舍。丈夫早世,女史年二十有余,茹苦含辛,授课 - 云间闲鹤王
从清康熙时期的《东莞县志》舆图中,可以看到大虎、小虎、横当、小横当、龙穴和南沙村,这些区域在康熙期间都属于东莞县管理。 图来源于(康熙)《东莞县志十四卷首一卷》,该县志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刻本,清朝郭文炳修,张朝绅等纂,此县志为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本影印,收于《广州大典第三十五辑·史部方志类,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