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是石窟寺庙佛画的主要形式之一。画史中记载顾恺之曾在瓦官寺画维摩诘像,张僧繇曾在天皇寺画佛与孔子及其弟子像。如今这类寺庙壁画早已湮没,保存较多的主要是石窟壁画,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克孜尔石窟、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武山水帘洞石窟等。库木吐拉石窟新2窟菩萨像 作为宗教绘画,...
敦煌莫高窟是我国佛教艺术的代表。它是一部首尾完整、最具代表性、系统性的石窟艺术编年史。壁画是敦煌石窟的主要部分。我们通过莫高窟的壁画,可以发现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佛教壁画在内容和形式上发生的变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莫高窟壁画,本生故事占据最主要、最中心的位置。本生故事的主题思想是所谓“忍辱牺牲”、无原则...
本文主要从敦煌莫高窟的佛教壁画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壁画的审美特征,以及所产生的主要原因,阐明该时期佛教艺术所体现的价值与意义。二、佛教艺术的传入早期,佛教美术在中国的传播与我国原本的宗教(神仙)信仰有一定的关系。从史料中可发现,佛教就是举着中国神仙的旗帜步入中国,依附在神仙的发展过程中逐...
敦煌壁画中的人兽故事敦煌壁画开凿于北朝,早期的敦煌壁画多是绘制佛本生、因缘、佛传、史迹等故事。本生,梵语作Jātaka,音译多伽,意为“本起”、“本缘”,佛本生故事主要叙述佛陀前世修行之事,根据佛教因果报应、轮回转世以及灵魂不灭的教义,佛陀是经历过前世无数次转世最终才成佛的,其故事的主人公是释迦牟尼。
魏晋南北朝佛教壁画的特点:顺着佛教传来的路径,由西而东,克孜尔、库木吐喇、森木赛姆、柏孜克里克、莫高窟、榆林窟、文殊山、炳灵寺、麦积山等石窟艺术,这些石窟艺术主要分布在新疆和甘肃境内,在时代上始凿于北朝。这些佛陀的享祀地除了佛教雕塑之外,大多数有精彩的壁画与之配置,造成了浓郁感人的宗教氛围。这些为弘扬...
6.佛教壁画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答:⑴内容: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莫高窟壁画,本生故事占据最主要、最中心的位置。② 唐代壁画题材有了新的变化,本生故事大大减少,代之以"经变"故事和"供 养人"形象题材上,唐代的佛教壁画实现了宗教艺术世俗化的转变。(2)形式: ①魏晋南北朝画法豪放,以简单...
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史上最璀璨的明珠。东晋南朝的士人阶层创作出大量的佛画与寺画。 为魏晋南北朝以降的中国佛教绘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艺术史上。这样双峰并立的局面并不多见。 而这样杰出的艺术成就也成为此时墓室壁画取之不尽的灵感之源以及艺术家创作壁画的模版与粉本。
84、佛教壁画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变化?答:(1)内容: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莫高窟壁画,本生故事占据最主要、最中心的位置。②唐代壁画题材有了新的变化,本生故事大大减少,代之以 “经变”故事和“供养人”形象题材上, 唐代的佛教壁画实现了宗教艺术世俗化的转变。(2)形式:①魏晋南北朝画法豪放,以...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造像艺术不断进步,形式上更是丰富多彩。佛教造像种类十分繁多,有金像、铜像、雕像、夹纻像、结珠像、织珠像、绣像、织成像、塑像等,其中雕像包括木雕、玉雕、石雕、牙雕等像。在这些造像形式中,以石雕最为普遍,小者有石造像碑,大者有石窟寺的高大雕像,其次是金铜造像。这些造像...
在石窟寺艺术中石窟壁画因具有装饰建筑、营造宗教氛围、解析佛教教义的功用而被大量绘制 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现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壁画 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 有克孜尔石窟壁画、敦煌石窟壁画、炳灵寺石窟壁画、麦积山石窟壁画等 大量的文化遗存为我们探究其本土化演变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史料。其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