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目前关于有机余辉发光探针设计策略的总结仍然很少。 基于此,南开大学丁丹教授团队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刘谦主任团队合作,在MedMat期刊上发表题目为“Mechanism and design of organic afterglow luminescent probes for cancer the...
4月24日下午,在宜昌市一中墨池书院学术报告厅,来自南开大学的丁丹教授给一中师生作了一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的研发与应用”的科普讲座。我校高一年级6个班约350名师生聆听了这场讲座。 走进丁丹教授 丁丹,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
丁丹于2005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201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高分子系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师从蒋锡群教授。其后赴新加坡国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刘斌教授课题组从事博士后工作,在此期间在刘斌教授以及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院士两位合作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AIE材料生物医用领域的最早期探索。2013年进入南开大学任教,2014年10...
研究团队:南开大学的丁丹教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刘成波副研究员和张鹏副研究员 研究内容:报道了一种新型的NIR-II共轭聚合物纳米探针(PNPs),该纳米探针具有较强的光吸收性、高的光稳定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具有RA治疗和靶向性功能的单克隆抗体(mAb)-托珠单抗(tocilizumab, TCZ)(获得FDA批准)与PNPs...
近期,南开大学丁丹教授等人设计并合成了一种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与环境pH值双响应的余辉发光纳米探针。在生理pH值的ONOO-作用下,纳米探针表现出激活的近红外余辉发光,而通过引入具有扭曲分子几何形状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则可以大大增强近红外余辉发光强度和持续时间。而进一步在患病动物模型的体内研究中还...
丁丹副教授 南开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查看联系方式 个人简介 Dan Ding obtained his Bsc. in Chemistry (2005) and DPhil. (2010) in Polymer Chemistry and Physics from Nanjing University, where his DPhil was supervised by Professor Xiqun Jiang. After a postdoctoral training with Professor Bin Liu ...
为了解决上述关键科学问题,他们提出了“生物标志物置换激活”(Biomarker Displacement Activation, BDA)的新策略,并通过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丁丹教授课题组合作成功将该策略应用于活体肿瘤成像和治疗。从已经成熟的商业化光敏剂出发,采用超分子主体与光敏剂结合,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构筑纳米超分子药物。当光敏剂被包结在...
近期,南开大学丁丹教授等人设计并合成了一种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与环境pH值双响应的余辉发光纳米探针。在生理pH值的ONOO-作用下,纳米探针表现出激活的近红外余辉发光,而通过引入具有扭曲分子几何形状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则可以大大增强近红外余辉发光强度和持续时间。而进一步在患病动物模型的体内研究中还...
南开大学丁丹教授课题组 Angew:卟啉衍生物持续发光性质的发现、机制研究及其生物医学应用 持续发光是指在停止光照或者经过化学反应后持续释放光子的独特现象,主要包括余辉发光和化学发光两种形式。由于持续发光过程无实时激发,有效降低了组织自发荧光的干扰,因此其信噪比(SBR)和特异性远远高于传统的荧光成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