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南平市新华路11号 简介: 1、基本情况南平市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南平市人民影剧院)是一家事业单位的企业,位于南平市新华路11号,目前处于开业状态,经营范围包括从事南词艺术的研究、保护、传承和展演工作。等。 2、人员情况南平市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南平市人民影剧院)法定代表人为陈成凯。 3、知识产权综合...
南平南词戏作为南平市非遗戏曲代表之一,荣幸参演,与全省九市一区知名表演院团、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齐聚南平武夷梦华录景区,2天5场,向各方游客呈现了一场精彩展演。 南词传统折子戏《珍珠塔•赠塔》剧照 现场观众 南词传统折子戏《珍珠...
简介:南平市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 (南平市人民影剧院) (曾用名:南平市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 (南平市人民影剧院 ) ) ,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宗旨和业务范围是“从事南词艺术的研究、保护、传承和展演工作”。该事业单位开办资金548.1万。通过天眼查大数据分析,南平市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 (南平市人民影剧院) 共对外投资...
南词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开启2025年南平市“闽韵南词,校园传习”进校园演出活动。 5月9日,中心演职员分别在南平市实验幼儿园、延平区实验小学、延平区实验幼儿园开展进校园活动,为孩子们准备了表演唱《大美南平》《九曲棹歌》、乐舞《春日》、传...
南平南词是流行于福建北部南平的一种曲艺形式,一般认为是江南的南词于清嘉庆年间由苏州传入南平之后逐渐与当地的民歌小调融合发展而成。 南平南词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主唱,另有多人分执不同乐器列坐周围,按照不同的行当轮递配合说唱。 南词在18世纪后期传入南平,刚刚传入时即出现过著名的活动班社“静逸轩”,至今已...
南平南词是清嘉庆(1796~1820)年间由苏州传入南平之后逐渐与当地的民歌小调融合发展而成。南平南词的表演形式是由1人主唱,另有多人分执不同乐器列坐周围,按照不同的行当轮递配合说唱。 南平南词实践场景 南词刚传入南平时即出现过著名的活动班社“静逸轩”,至今已历200多年,传人有九代之多,艺术传统相当深厚,...
南平南词 肖向丽参加福建省第三届曲艺节“丹桂奖”比赛,表演剧目《国系九零后》。林艳 摄 作为流行于南平的一种曲艺形式,南平南词形成于18世纪后期,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比于其他曲种而言,南平南词历史较短,没有丰富的曲牌,也没有名家流派,但也使得这门艺术没有太多禁锢,拥有更多的...
南平南词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主唱,另有多人分执不同乐器列坐周围,按照不同的行当轮递配合说唱。 南词是坐唱形式的曲艺,演唱者三、五人至十余人不等,各操扬琴、三弦、琵琶、笙、苏笛、壳胡以及大锣、大钹、词钹、渔鼓等乐器,边奏边唱,大多以昆曲戏文为主,其律柔美优雅,婉转动听。后来,...
南平南词是小曲种,何以能在国家级大赛中摘下一朵“牡丹”?情系戏曲渊源长 肖向丽的演员梦,一半来自母亲。1975年,肖向丽出生在南平市延平区,母亲是南平市京剧团知名旦角。幼时,她常常和小伙伴一起溜到演员化妆间摸摸五颜六色的化妆盒,拿着枕巾当水袖扮小姐、丫鬟。不知不觉间,艺术的缘分悄然播撒。16岁那年...
来南平玩,有机会您一定要坐进南平南词剧团的剧场,领略一下旋律优美动听、曲调优雅的南词戏曲的魅力。 南词说唱曲艺流行于福建北部。清乾隆、嘉庆年间,滩簧小调从苏州传入南平,并与闽北的民间艺术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唱、白均用苏州“土官话”,以唱为主,间以说白。曲调有“大调”与“小调”两类,以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