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昔黄帝有涿鹿之战,以定火灾;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成汤有南巢之伐,以殄夏乱。递兴递废,胜者用事,所受于天也。 理解: 释义:本段文字描述了古代三位帝王(黄帝、颛顼、成汤)通过战胜对应的灾害(…
使当时有良史,牧野之事,必以弑书。汤、武仁人也,必将为法受恶。”可谓至论。然予窃考孔子之序《书》,明言伊相汤伐桀,成汤放桀于南巢;武王伐商,武王胜商杀纣,各蔽以一语,所谓六艺折衷,无待于良史复书也。(节选自洪迈《容斋续笔•汤武之事》)(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
夏朝倒退史 | 商太祖商汤昏庸当政,夏桀于南巢回归率领夏军叛乱,在鸣条之战率领夏军击败商汤的商军,商朝灭亡。夏朝建立。重用关龙逄,终古大臣。兴盛后夏。重用贤臣,排挤奸臣。妹喜和有施氏叛乱,击败夏朝。夏桀卒。姒发继位。废掉关龙逄。夏朝中衰。姒发卒,姒皋继位,皋卒。孔甲继位,中兴夏朝,各部落纷纷臣服,不信...
句子翻译为:商汤于是在鸣条整治军队,把夏桀围困在南巢,斥责夏桀的罪刑,(随后)把他放逐到历山。②是以:因此;高山:怕高山;干:求取。句子翻译为:因此圣人们不怕山高河宽,甘愿吃苦蒙受耻辱来求取君王的信用。(5)根据原文“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尝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可知,神农忧...
匈奴与夏朝有很多相似之处,是夏朝的遗民 | 司马迁说匈奴是夏朝的遗民是因为在司马迁的时代,中原地区和草原地区还没有明确的分界线,所以匈奴生活在草原上并不被认为是“外国”。同时,匈奴和夏朝在文化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以游牧为生,组织能力也很强。因此,司马迁认为匈奴很可能是夏朝的遗民。
汤夙兴夜寐以致聪明,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百姓亲附,政令流行,乃整兵鸣条①,困夏南巢,谯以其过。放之历山。此五圣者天下之盛主劳形尽虑为民兴利除害而不懈奉一爵酒不知于色,挈一石之尊则白汗交流,又况赢天下之忧而任海内之事者乎?圣人忧民...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六律为万事根本焉。 其于兵械尤所重,故云“望敌知吉凶,闻声效胜负”,百王不易之道也。 武王伐纣,吹律听声,推孟春以至于季冬,杀气相并,而音尚宫。同声相从,物之自然,何足怪哉? (1)兵者,圣人所以讨强暴,平乱世,夷险阻,救危殆。 (2)自含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