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把这个“南巡盛典”记录下来,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的平民百姓中间,征求并选拔绘画能手来绘制《南巡图》。 在首次南巡的第三年,清初六大画家之一的王翚得到御史宋骏业、宰相王和、户部左侍郎王原祁、词人纳兰性德、刑部侍郎徐乾学等人推荐,于花甲之年带学生杨晋,到北京...
《乾隆南巡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的国宝级书画珍品之一,是清代乾隆年间宫廷绘画的巅峰之作,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艺术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全套共十二卷,纵68.6厘米,总长15417厘米。此图的作者是徐扬,相关史料记载并不多。据传乾隆南巡时,徐扬趁机恭献图册,因此得到...
虽然由于地形地貌和城市化的进程,我们已无法对第九卷描绘的内容进行一一对应研究,但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史料,我们发现,《康熙南巡图》第九卷基本呈现了从钱塘江到大禹陵,百余里浙东运河沿岸秀美的山水风光,尤其是浓墨重彩地勾绘了绍兴水城“三山万户巷盘曲,百桥千街水纵横”的奇丽景观。为了构图的需要,有时会...
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第二次南巡结束后,为了纪念这次南巡盛典,康熙皇帝决定以宏大的绘画叙事方式记载此行经过,遂下诏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绘画高手绘制《南巡图》。在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宋骏业、户部左侍郎王原祁等多人一致举荐下,来自江苏常熟的60岁画家王翚(huī)承担了这个重任。王翚(huī)(1632年4月10日─...
《乾隆南巡图》分为绢本、纸本两套,每套十二卷,都由乾隆时期的宫廷画师徐扬奉旨所作。画师徐扬,字云亭,苏州吴县人,原是一名监生,擅绘人物、花鸟草虫。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到苏州,徐扬趁机献画得以进京入宫奉于内廷。《乾隆南巡图》绢本创作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至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康熙南巡图》是清代宫廷绘画作品,由清代王翚等于1691年绘制历时3年完成,其展现了康熙帝第二次南巡(1689年)从离开京师到沿途所经过的山川城池、名胜古迹等。康熙南巡图总体设计及画中的山、水、树、石均出自王翚手笔,人物及牛马等为杨晋所画,房屋、舟车等由供奉内廷的其他画家绘制,整个画面宏大,人物逾万,...
中国国画历代精品高清展:清代王翚《康熙南巡图》清代画家王翚的《康熙南巡图》是中国国画中的珍品之一。这幅作品以高超的绘画技艺和生动的历史场景,展现了康熙皇帝南巡的壮观场面。在高清展中,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到这幅国画的每一个细节,感受到清代绘画的魅力。王翚等所绘的《康熙南巡图》第六卷,以设色纸本手卷...
在共计十二卷的《乾隆南巡图》中,帝王自然是主要表现的对象,每幅长卷分别围绕着弘历巡视河工、祭拜禹庙、检阅精兵等活动,缓缓展开城市、乡镇以及沿途的风光和景色。画家将这些内容纤毫毕现地呈现出来,仿佛两百余年前的摄影师,用长卷的形式逐一记录万千世态、辉煌盛世。这些气势非凡的长卷原本只供帝王欣赏,留作纪...
《康熙南巡图》是一项根据政治巡视过程而作的纪行体绘画,必需具有一定的实景性质。它虽然由多人合作完成,但王翚作为画面的总指挥,对绘画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现在看来,这幅画与王翚其他的作品在风格上确有一些流变之迹值得追寻。 王翚等《康熙南巡图》(局部) 王翚二十一岁被王鉴收为弟子,最初,他所秉承的是...
每种文化也代表着不同的观念,映射出当时的人文背景。在古代没有摄像机,只有画笔,而《乾隆南巡图》则因为画家精湛的技术以及对色彩的把控能力,让当时的场景出现在了现在人的眼中,是一件非常有价值有意义的作品,它包含了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值得大家驻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