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古所 8月5日 10:01 来自Xiaomi 12S Ultra 转发微博 @中科院之声 在地球演化的长河中,生命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一直是科学家探索的谜题。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对我国华北燕山地区15.6亿年前的一类圆盘状化石进行了综合研究,发现这类知名的疑难化石并非此前所认为的多细胞真核生物,而是微...
南古所,即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是从事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的专业机构。以下是对南古所的详细介绍:一、基本信息全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成立时间:1951年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39号二、历史沿革1951年成立,李四光任第一任所长。 1971年,改为现名。三、科研条...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宋晨冉在王伟研究员和关成国高级工程师的指导下,应用黑色页岩铁组分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指标,系统分析了华南扬子地台陡山沱组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所反映的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的...
南古所是中国最牛的两个地质研究最高机构之一,可惜南古所博物馆没有开,就来地质吧。南京地区有所有地质的露头,是研究地质的最佳地点。 新馆共四层,展品很多,感觉两级分化很大,或者是太科普,或者就是太专业,很多展厅更适合来教学培训。 老馆装修改造,没有开放,感觉损失了一个亿。
本集主讲专家:张以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内容简介:在今天,这里有一座座壮丽的雪山矗立在眼前,耐寒的藏羚羊、藏牦牛悠闲地生活在这里。这里是世界最高的高原,世界屋脊、地球的第三极——青藏高原。谁能想到,假如回到2.5亿到3亿年前,你在这里看到
本集主讲专家:朱茂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 内容简介:地球经历了46亿年的漫长岁月,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漫长过程。在漫长的岁月中,地球有时冷的像个雪球,有时热的像个火炉,冷、热交替的气候变化为生命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让我们跟随
真正开始仔细研究这块化石的是古鱼类学家潘江,1960年冬年仅33岁的潘江在南古所看到这块模式标本,经过研究认为这个是盾皮鱼的甲片,斯行健认为的“小刺”其实是节甲鱼类化石中屡见不鲜的胸棘刺,而“植物体表面上的小刺”则被解释为盾皮类甲片上的呈小点状的结节状纹饰。根据潘江的研究,这个化石确实是新属新...
苏联古生物学家吉尔皮契尼柯夫一行访问古生物研究所(1955) 未完待续 科学强国为社稷 丹心为民志不移 地质精研求索路 功在千秋做先驱 70余载的光辉历程与峥嵘岁月 经历风雨而初心不改 饱经沧桑而步伐坚定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为南古所献上由衷的祝福 “南京古生物所,生...
中科院南古所 一起来聊聊古生物的事儿 日报收录 近日,我国科学家研究发现,5.18亿年前的寒武纪澄江动物群产出的云南虫,其咽弓具有脊椎动物独有的细胞软骨结构,确认了云南虫是脊椎动物的最原始类群。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员领导…阅读全文 赞同70466 条评论 分享...
中国科学院南古所发布最新研究成果 紫金山下八千年前已飘稻花香-"显微镜下的水稻花粉考古时取样实景距今8000多年前,南京紫金山山麓就已有早期人类活动,而且出现了水稻型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