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 A. 确保了南北方录取比例
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北宋籍贯可考的进士9630人,南方9164人,两浙、两江和福建五路7038人,占总数的73%。 从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人才集中。总之,宋代对科举的重视前所...
南北卷制度起源于明朝初年一桩血腥的冤案——南北榜案,当时有个倒霉的读书人考中了状元,本以为可以光宗耀祖,平步青云,却因为牵涉进了南北榜案而掉了脑袋。这一年是洪武三十年,公元1937年,大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会试,被称为丁丑会试。朱元璋任命85岁高龄的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官,主持这次会试。
南北分卷是指明代科举考试依据考生地域分南北不同比例录取进士的制度,起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以南北文化水平高低不同,规定南北取士分配比例为:南人十之六,北人十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