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至今, 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2012年9月-2015年6月,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后 2007年9月-2012年8月,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物理化学系,博士 2004年9月-2007年6月,南京大学,无机化学系,硕士 2000年9月-2004年6月,南京大学,化学系,学士 研究领域 我们课题组的研究兴趣在于纳米材料的...
个人简介: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学院教授,海外高层次人才(2015),江苏双创人才(2017)。2004年、2007年于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12年于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获得博士学位,2012-2015年在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已在Nature Nanotechnol.,Nature Energy,Natrue Commun,Angew. Chem. Int. Ed.等杂志发表论...
南京大学的鲁振达团队通过纳米静电印刷方法,将纳米颗粒定位并固定于指定位置,构建了基于Au单纳米颗粒的阵列结构,并应用ECL显微镜对这些单颗粒的电化学发光进行成像。该方法成功解决了单纳米颗粒的定位问题,并可以从宽场成像中同时检测多个单颗粒信号,实现高通量测量。利用该平台,结合高分辨的结构表征,南京大学团队研究了在...
鲁振达教授 南京大学 -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查看联系方式 研究领域 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与组装; 纳米结构在能源转化与存储方向的应用 近期论文 1.Liu, N.;# Lu, Z.;# Zhao, J.; McDowell, M. T.; Lee, H. W.; Zhao, W.; Cui, Y., “A pomegranate-inspired nanoscale ...
南京大学的鲁振达团队通过纳米静电印刷方法,将纳米颗粒定位并固定于指定位置,构建了基于Au单纳米颗粒的阵列结构,并应用ECL显微镜对这些单颗粒的电化学发光进行成像。该方法成功解决了单纳米颗粒的定位问题,并可以从宽场成像中同时检测多个单颗粒信号,实现高通量测量。利用该平台,结合高分辨的结构表征,南京大学团队研究了在...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张伟华教授与鲁振达教授课题组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热探针刻蚀/改性制备技术的纳米模板,并成功实现了单量子点(及其他亚20纳米功能颗粒)阵列、团簇,及颗粒-纳米银线耦合结构的确定性组装。 当尺寸下降到20纳米或以下时,纳米颗粒常会呈现出宏观世界所不具备的特性,如分立能级,高吸收性,超顺...
南京大学现代工学院博士研究生邢星、满再琴和副研究员边捷为该工作并列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殷亚东教授、南京大学鲁振达教授和张伟华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南京大学王晓勇教授在单点光谱测试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支持。该工作也得到了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功能材料设计原理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智能光...
为解决上述问题,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张伟华与鲁振达课题组合作使用扫描探针显微镜技术与荧光方法分别定量测量了包括单颗钙钛矿量子点,金属纳米颗粒,磁性纳米颗粒等在空气及溶液中的带电量,证实了油相纳米颗粒普遍携带净电荷,并在此基础上演示了电荷对静电组装行为的影响。
鲁振达教授2012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12-2015年在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组装以及新型高能锂电材料的开发。目前已在Nature Nanotechnol.、Chem. Soc. Rev.、Angew.Chem. Int. Ed.、J. Am. Chem. Soc.、Nano Lett.等杂志发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