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换个视角,学会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判断基础研究的价值。”缪峰说。 博士后阶段完成后,缪峰的同学和同事有很多都留在了国外知名高校任教,或者创业,但缪峰选择了回国,在2012年回到母校南京大学物理学院任教。 “这个决定其实早在8年前出国留学时就做出了,一直不曾改变。”缪峰说。 敢闯敢试,在基础和应用领域间...
假期的南京大学,少了往日的喧嚣。但一走进物理学院缪峰教授的实验室,气氛一下就热闹起来,近20人的团队,在不同的实验仪器间忙碌着。他们正在做的“基于二维材料的可耐受超高温忆阻器”,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如果说现在的手机存储器体积大、怕高温、还怕摔,缪峰团队研发出的“三明治结构”的新材料做成的手机存储...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缪峰教授团队将视网膜形态传感阵列和忆阻交叉阵列结合为一体,提出和实现了“垂直结构”的类脑视觉系统,为未来实现类脑机器视觉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多功能光电传感和类脑计算器件对于研发能够工作在全模拟域的类脑视觉系统至关重要。近年来,缪峰团队(https://nano.nju.edu.cn)利用“原子乐高...
该文以“2D materials for intelligent devices”(二维材料智能器件)为题发表于Science China 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中国科学: 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英文版)。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研究员潘璇博士为第一作者,梁世军副教授和缪峰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李遗祥副研究员和南京理工大学程斌教...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缪峰团队(O网页链接)长期从事二维层状材料的量子调控与器件应用研究。近日,缪峰团队利用面内单轴应力,对层状磁性材料Fe3GeTe2(FGT)的磁性状态进行原位调控,在实验上实现了超灵敏的磁矩翻转;团队还进一步和中国人民大学季威团队开展合作,对FGT中磁性状态的应变调控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解释。该工作展现...
近日,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缪峰团队独辟蹊径,通过打造二维可重构器件,成功“瘦身”数字和类脑电路,在可重构电子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来源:南京大学O探索·收获!缪峰团队最新成果:打造二维可重...k收起 f查看大图 m向左旋转 n向右旋转û收藏 转发 3 ñ17 ...
假期的南京大学,少了往日的喧嚣。但一走进物理学院缪峰教授的实验室,气氛一下就热闹起来,近20人的团队,在不同的实验仪器间忙碌着。他们正在做的“基于二维材料的可耐受超高温忆阻器”,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如果说现在的手机存储器体积大、怕高温、还怕摔,缪峰团队研发出的“三明治结构”的新材料做成的手机存储...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研究员潘璇博士为第一作者,梁世军副教授和缪峰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李遗祥副研究员和南京理工大学程斌教授共同参与了该论文的撰写。(课题组主页:https://nano.nju.edu.cn/index.html)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项目、中科院先导B项目、...
海归学者发起的公益学术平台分享信息,整合资源交流学术,偶尔风月课题组简介南京大学“国家杰青”缪峰教授团队诚聘具有低维材料、量子物理、信息器件等研究背景的副教授/专职科研人员若干名。请感兴趣的青年才俊将您的相关材料(含个人简历、代表性论文等)发送至miao@nju.
近日,我校缪峰教授合作团队利用连续时间的信息加载方式和频分复用技术,首次提出并实验验证迄今最高并行度的神经形态计算方案。利用忆阻器交叉阵列可实时连续地处理动态信息的特点,该团队提出利用时间上连续的信号作为信息载体,引入频率维度,提出了迄今最高并行度的神经形态计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