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主流大报都在讨论印度应该从“中国+1”转向“美国+1”,虽然未必直接代表官方意见,但至少说明这已成为需要公众广泛讨论的问题,再一次昭示印度国际战略可能出现重大战略转向。简单说,莫迪政府2017年以来认为倒向美国,就能在美国庇护下全方位开展对华竞争,争取一举取代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地位。然而,近8年时间以后,...
自2014年“印度制造”计划启动以来,莫迪政府对内期望借此提升印度工业增加值,提高制造业在经济中占比,创造就业机会,对外则是承接自华产业转移,直至超越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但十年后的今天,印度不仅未达成这些宏伟目标,反而遭遇工业增长乏力、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下降、制造业就业岗位大量减少,...
本文作者以“局外人”视角,一方面试图解读中印自我定位与彼此认知,尝试厘清双方怨念来源,并评估重大外部因素对中印的影响;另一方面试图总结国内知识界在中印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分歧,并预判未来战略方向和政策转向。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者观点存在明显立场偏差与观点偏见,例如用等级观念诠释中国的区域外交观。这篇文章写于加勒...
导读 作为南亚曾经最贫困的国家,孟加拉国独立50周年来已实现惊天逆袭,不仅在人均GDP上超越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且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仍保持较快经济增速,成为最耀眼的南亚国家。某种程度上说,孟加拉国的成功反衬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失败——孟加拉国通过东亚式“劳动密集+出口导向”工业化发展走上经济起飞之路,而自诩强大的...
锡金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北与我国西藏接壤,南邻印度“鸡脖子”——古里走廊,地理位置具有极高战略意义。锡金王国自1642年成立以来曾多次遭外敌入侵。历史上,先有英国东印度公司侵入锡金王国,再被吞并为英属印度的一个土邦。1947年印度独立后蓄谋彻底兼并锡金。经印开国总理尼赫鲁、英迪拉·甘地父女两人“努力”,印逐步把...
上世纪60-70年代,印度与中国、巴基斯坦之间的三次战争深刻影响了印度的军政关系。不过,印度学者研究这三次冲突时,往往会陷入非黑即白的逻辑之中:对1962年战败痛心疾首,将战争失败甩锅给过度插手军队事务的尼赫鲁;对1965年未能取得更大胜利深感遗憾,归咎于文官不愿面对插手军务的舆论压力而拒绝承担政治责任;对1971年全...
近些年,有三大事件正极大冲击印度精英们的观念: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使印度精英意识到世界正发生巨变;中印边境对峙让印度精英认为中国对印度的威胁是长期且巨大的;持续三年的新冠疫情让印度精英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印度本土制造业发展严重滞后的现实。这三大事件让印度精英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长期以来,印度国内都存在着严重的党派...
2023年4月23日,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门网站(UN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发布新闻简讯,宣称“印度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印度自2011年以来,从未在真正意义上开展过人口普查,莫迪政府上台后更是数次取消人口普查工作。因此,关于印度真实人口到底有多少、联合国发布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
这篇文章清晰揭示出,印度破坏中孟关系可能施行的招数和套路,对我国未来化解相关风险具有较高研究价值。 本文共计:4003字 | 阅读预计:11分钟 作者:Jagannath Panda 编译:王娇杨 审校:陈安澜穆祎璠杜文睿 -本期编辑:杜文睿江怡- 导言 目前,孟加拉国已成为南亚增长动力最强的新兴经济体,同时也是中国在南亚最具潜力的...
顾凯杰与班浩然、苏杰生都曾任印驻华大使,但他们的对华认知却“半桶水响叮当”,充满一知半解的偏见与误读。在顾看来,中国标榜不同于英美苏扩张形式的霸权主义,目的在于利用自身实力与影响力修改国际规则及现状,建立所谓“中国特色霸权”。这种解读可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仅误解中国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