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所作,其写作背景如下: 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年(公元1203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第二年阳春三月,又被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南宋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辛弃疾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
写作背景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主题思想曹操所...
写作背景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反馈 收藏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写作背景: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当时在镇江知府任上。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辛弃疾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创作背景是在宋宁宗嘉泰四年或开禧元年,当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任上。赏析如下:主题思想: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以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写作背景】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宋]辛弃疾【背景回顾】本词作于南宋开禧年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而镇江正是宋朝与金对垒的第二道防线。作者登临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写成这首词。何处望神州?内容理解: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不禁兴起千古兴亡之满眼风光北固楼。感,自然引出下文情感:首句问语...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 作者:辛弃疾 【原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创作背景】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
登北固亭,怀古伤今。这首词的背景是辛弃疾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末被任命为绍兴知府和浙东安抚使后不久。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担任知府职务。当时的镇江在历史上曾经是英雄用武、建功立业之地,成为与金人对垒的重要防线。每次辛弃疾登临京口(即现在的镇江市区),都会来到位于城墙上方北面...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辛弃疾于开禧元年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原文参考译文及词解鉴赏(已核教参)内容:上片借景抒情,落笔眼前引遐思。 词人登楼远望,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思接千载,慨叹历史兴亡之何处/望/神事远逝难追,整体情感沉郁悲怆。极目远眺,不禁兴起州①?满眼风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