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七之事》引用了《艺术传》中的一段记载:“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而已。”单道开,姓孟,是晋代人。他喜欢隐居,修行辟谷。经过七年的修炼,他逐渐达到了冬能自暖,夏能自凉,昼夜不卧,一日可行七百余里的境界。后来,他移居河南临漳县昭德寺,设禅室坐禅,以饮茶...
凉州佛教历史概述--..前凉时期,有一位凉州籍的高僧单道开,对凉州佛教的弘扬做出过特殊贡献。根据《高僧传》记载,单道开少年时期就怀隐遁之志,于凉州寻师出家学佛,日诵佛经四余万言。后避居凉州谷水河上游,在祁连山荒岭中苦行修炼。
唐代陆羽《茶经》引《晋书·艺术传》:“敦煌人单道开,不畏寒暑,常服小石子,所服药有松、桂、蜜之气,所饮茶苏(含有紫苏的茶)而已。”单道开是东晋敦煌人,幼年开始过隐居生活,后习辟谷,“不畏寒暑”。又于后赵武帝(335-349年)时在河北临漳昭德寺为僧。期间,单道开在室内坐禅时,曾用饮紫苏茶来防止睡眠,这是佛教...
单道开:东晋僧人石虎死后国乱于晋穆帝升平三年359率徒南渡入建康南京后至南海罗浮山独处茅茨 单道开:东晋僧人 单道开:东晋僧。敦煌人,俗姓孟。少怀隐遁之志,诵经四十余万言。山居行道,不食谷物,仅食柏实、松脂、细石子等物,不畏寒暑,昼夜不卧。一日能行七百里。后赵石虎建武十二年(346),入邺(河南),居临漳...
单道开是东晋名僧,俗姓孟,敦煌人。他少年时期就怀有出家隐逸的志向,诵读经书四十多万言。 后来他隐居在山上服食修道。山上没有粮食,他就吃柏子仁,柏子仁吃光了又以松脂为食,后来连松脂也没有吃的,就吃细小的石头,一次吃几颗,几天吃一次,偶尔能找到一点生姜花椒吃。
单道开朝代:晋 单道开,姓孟,敦煌人。少怀栖隐,诵经四十余万余言。绝谷饵柏实,柏实难得,复服松脂。后服细石子,一吞数枚,数日一服,或时多少啖姜、椒。如此七年,后不畏寒暑,冬温夏凉,昼夜不卧。与同学十人,共契服食,十年之外,或死或退,唯开全志。阜陵太守遣马迎开,开辞,能步行三百里路,一日早至山树...
历史人物> 单道开 敦煌(今属甘肃)人。行为举止奇异,不怕寒暑,不睡觉,吃细石子,好山居,一日可行七百里。到邺城,居于祠庙中,后赵主石季龙派佛图澄与语,不能屈。升平中至建康,后隐居罗浮山,百余岁才死。 【介绍】: 东晋敦煌人。不畏寒暑,昼夜不卧,服药数丸,药有松蜜姜桂茯苓之气,时复饮荼苏一二升。初自西...
小提示:黎民表的单道开石室拼音读音来自AI,仅供参考,如发现错误,请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反馈给我们,谢谢! 朗读 0喜欢 打赏 完善 香火逍遥何许单道穴处石室来自冬夏 黎民表 不详 黎民表的诗 和顾汝和玉河见白燕二首 赣石同陈南雄罗平乐舟中小饮前夕同二君赴戴赣州招游郁孤台 ...
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造窟建寺,佛教十分兴盛,这期间涌现一批很有名望的高僧。敦煌人单道开就是当时的名僧之一。 单道开俗家姓孟,从小就怀有隐遁山林的志向,栖心佛化,诵读过的佛家经典有四十多万字,身上所穿的衣服都是由粗麻布制成。他山居行道,不食谷物,仅食松脂、柏实、细石子等物。每天做完功课后,他就在山中...
飙轮来自白云隈,地主惭非单道开。朗读 0喜欢 出处出自明张萱的《归善王宪度明府有事罗浮夜还过小园幸获停镳愧未投辖以诗二章见赠次来韵赋谢(其二)》拼音和注音 biāo lún lái zì bái yún wēi , dì zhǔ cán fēi dān dào kāi 。 小提示:"飙轮来自白云隈,地主惭非单道开。"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