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板纲(Monoplacophora) 单板纲是一群原始海洋软体动物,具一枚钙质壳,呈低锥形或帽形,两侧对称。该纲化石生存于寒武纪至中 泥盆世。1952年一般丹麦考察船首先在中美洲西边太平洋深海(3000m以上水深)中首次发现了现生的单板类,名为Neopilina(新笠板贝),视为活化石。随后对其软体进行了详细研究,颇有意义的是发现...
多板纲:有8块贝壳,呈复瓦状排列,腹足强大,两侧对称。 腹足纲:多数具单一螺旋状的贝壳,腹足强大,体型多为左右不对称。 瓣鳃纲:有2个碗状贝壳,足斧状。 头足纲:多数为内壳或无壳,少数具外壳。足生于头部,特化为腕和漏斗,闭管式循环。 答案 单板纲 , 多板纲 , 无板纲 , 掘足...
现存的单板纲动物具有帽状的贝壳,栖息在深海环境中。 它们直到1952年才被发现,而在这个时间以前,它们仅从化石记录中得知,并且被认为在3.75亿年前灭绝。罩螺目Tryblidiida是现存的唯一目,这个名字是根据志留纪的罩螺Trybilidium命名的。罩螺有一个扁平的帽贝状外壳,壳顶位于壳的最前端,围绕着壳的中心有一圈肌肉疤...
单板纲是海生无脊椎动物,属软体动物中较原始的一纲。具钙质单壳,壳呈帽状、笠状、匙状或低锥状、平旋状,两侧对称。壳口近圆形或近椭圆形。壳顶钝或夹,常向前方做不同程度的弯曲。壳内具多对肌痕,壳表饰以同心状纹饰或小瘤粒。寒武纪至现代化石较少。扫码...
单板纲(Monoplacophora),也称为Monoplacophora,是软体动物门中的一个独特类群。尽管大部分种类已知为化石,早在古生代的泥盆纪时期(约3.5亿年前)便已灭绝,它们的存在留下了重要的化石记录。单板纲动物特征显著,它们拥有帽状的贝壳,以及2至8对对称的肌痕,与现代腹足类中的类(如Patellacea)相似...
目前,单板纲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壳形特征、壳顶位置以及肌痕的观察。根据这些特征,科学家们将其划分为三个目:罩螺目Tryblidioidea,时间跨度从早寒武世延续至现代,其壳形和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漫长的地质历史。古目Archinacelloidea,活跃于晚寒武世至早志留世,这一目下的单板纲种类也展现出了独特的...
单板纲的软体部分保持左右两侧对称,口部位于前端,而肛门则位于后端。口部被一圈唇触角——单板纲所包围,两侧有两束类似触手的附属物和一对简单触角。外套膜严密包裹着软体主体。腹侧配备一个宽圆形的肌肉足,背侧则覆盖着一个单壳结构。壳体形状变化丰富,包括笠状、帽状、罩形和弓锥壳、平旋壳等...
单板纲,古老而神秘的一纲,贝壳似微型笠螺,软体结构与腹足纲大有不同。腹足纲是动物界第二大纲,而软体动物门其他数纲的种类之和,也远不及腹足纲。现生种数估计如下:腹足纲65000~80000,双壳纲9200,掘足纲300,多板纲940,头足纲800,单板纲31。因为所介绍的纲主要是海洋分布,故它们的介绍采用热门指数,但不介绍...
单板纲化石的分布及发现历程 单板纲化石主要存在于早古生代的海相地层中,这些地区遍布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从晚泥盆世到新生代,尽管在岩层记录中尚未有明确的单板类化石记载。分类与命名 1938年,有学者指出单板纲动物具有两侧对称的身体结构,不同于腹足类,因此被单独列为一个独特的纲。19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