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华西坝:战时教会五大学纪 岱峻民国文人称华西坝为“坝上”,就像称上海为“海上”、“沪上”,管杭州叫“湖上”。 以“坝上”指代成都,既亲切又有一种文人“范儿”。 抗战之时,华西坝汇合了中国最好的五所基督教教会大学,其办学规模和教学质量并不逊于在昆明的西南联大。“坝上”已然中国文化的重要地标。
抗战中,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燕京大学先后迁往成都的华西坝上。与原本在坝上的华西协和大学形成了知名的“教会五大学”(BigFive)。当时,这5所大学采取统一安排,分别开课的方法,允许教师跨校讲学,学生自由选课,学校承认学分。战时的“BigFive”,各种讲座、团契组织、课外活动亦令人目不暇接。 这段文字...
“华西坝”地处成都城南,因华西协合大学在此办学而得名。抗战军兴,大量高校及科研机构内迁,华西坝迎来金陵大学、金陵女大、齐鲁大学、燕京大学,一时聚集五所教会大学。五大学资源共享、联合办学,是战时中国规模最大、学科设置最完整的大学联合体之一,可谓学界忽略了...
[提要]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边疆民族研究,是抗战时期方兴未艾的中国人类学与边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学者在应对国家民族构建和边疆开发建设中所作的学术努力。华西坝学人对开发建设边疆及促进边疆社会文化建设提出的系列建议,贯穿了对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构筑及增强抗战力量的关切。他们对中华民族整体性的认识及对...
抗战时期华西坝教会五大学与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运动具有密切人事关联,不少教授在边疆服务运动兴起及发展过程中充当了发起人、领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积极参与边疆服务部的实地服务和调查研究。随着抗战结束后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衰歇,边疆服务运动亦逐...
摘要: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边疆民族研究,是抗战时期方兴未艾的中国人类学与边疆研究的 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学者在应对国家民族构建和边疆开发建设中所作的学术努力。华西坝学人对开发建设边疆及促进边疆社会文化建设提出的系列建议,贯穿了对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构筑及增强抗战力量的关切。他们对中华民族整体性的认识及对...
当当网图书频道在线销售正版《抗战建国与边疆学术: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边疆研究(近代中国边疆研究书系)》,作者:汪洪亮 著,出版社:中华书局。最新《抗战建国与边疆学术: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边疆研究(近代中国边疆研究书系)》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
当当平屋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正版包邮风过华西坝:战时教会五大学纪 岱峻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9787539951843》。最新《正版包邮风过华西坝:战时教会五大学纪 岱峻 著 江苏文艺出版社9787539951843》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
摘要: 汪洪亮著,中华书局2020年出版,28.2万字,68元抗战时期中国高校内迁导致高等教育与学术地图的显著变化.既有研究大多关注西南联大,西北联大,而对成都华西坝教会五大学(包括东道主华西协合大学和内迁的金陵大学,齐鲁大学,燕京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这个曾被称为"华西联合大学"的办学联合体则较少措意.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