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居于中原的人们自称华夏,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指代边远少数民族。据载,春秋时楚武王自谓“我蛮夷也”,“楚自东夷伐陈”,“楚破南阳九夷”;另有“公会戎于潜(山东曹县)”,“公及戎盟于唐(山东鱼台县)”等。这说明: A. 夷蛮戎狄与华夏族地域差异明显 B. 楚国是最早的少数民族混居国...
北狄主要指的是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以战国时代以前今天的陕西以北,河北的北边,内蒙古和东北等地区。 5. 华夏主要就是指的以前的中原地带,中原指的是河南省、山西省、陕西省及山东省,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虽然周朝的时候对于我国的人民有一定的地域划分,但是在后面很多朝代的交流下,以及日益发展的交通,目前基本不...
一、研究缘起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华夏,是汉代文献中著名的五方民族概念。这一概念通过把“夷狄”树立为“华夏”文化的参照面,在反映汉代儒家思想以“衣冠礼仪”为文化准则的同时,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对“夷狄”民族这一文化他者的道德贬抑作用。几千年来,这一本自文化而非民族概念的叙事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变成了...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华夏,是汉代文献中著名的五方民族概念。这一概念通过把“夷狄”树立为“华夏”文化的参照面,在反映汉代儒家思想以“衣冠礼仪”为文化准则的同时,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对“夷狄”民族这一文化他者的道德贬抑作用。几千年来,这一本自文化而非民族概念的叙事方式在中国历史上变成了民族志研究的标...
华夏五方之民中国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经历了春秋、战国五个多世纪,而文献中明确以华夏居中,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配合四方的记述,大概出现于战国。《左传》昭公十七年,孔子向郯子学习古代官制时曾说:“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这是指四方之夷,而《论语》中未出现“东夷...
【题文】传说在上古时期,中国大地上生活着许多部族,把华夏周围四方的族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历史上在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灭亡西周的民族是:(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华夏,是汉代文献中著名的五方民族概念。这一概念通过把“夷狄”树立为“华夏”文化的参照面,在反映汉代儒家思想以“衣冠礼仪”为文化准则的同时,在客观上也起到了对“夷狄”民族这一文化他者的道德贬抑作用。几千年来,这一本自文化而非民族概念...
中原华夏就是以炎黄部落为主体,融合了一部分东方夷人和三苗集团而形成的,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东夷”指今山东省及淮海以北的东方非华夏部落,他们继承和发展了山东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大概从战国时期开始“南蛮”是对今伏牛山脉以南,汉水流域、淮河中上游、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至云贵...
周王朝建立后,确立了一个“华夷五方”,华夏居中,西戎北狄东夷南蛮,这个方位只是一个理想状态。有时候连周人自己都搞不清楚那些边缘民族的方位来源。 因此记载中经常能够见到夷狄、戎狄、蛮夷的名称出现。我们的祖先在记录用词上是非常严谨的,注意这种称呼只会出现在相邻的两个方位上,因为相邻的两个方位的民族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