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对河南登封西施遗址及华北相关发现的综合分析,华北地区最早的细石器可能是与石叶技术同时来自中 - 北亚的阿尔泰地区。 从油房与西施等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来看,石叶与细石器技术最早在华北地区出现的时间大致在29-26 ka BP期间,并略呈北早南晚的趋势。如前所述,这一阶段的细石器技术最突出的特点是与石叶...
本文拟简要介绍近年来华北地区新发现的细石器遗存,并对细石器技术出现与发展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新发现显示,29-26kaBP左右在华北地区石叶-细石器技术的出现,可能是受到MIS2阶段环境变化的影响,阿尔泰等中-北亚地区人群与旧石器文化的南迁扩散所致.其后,华北地区以船型细石核为代表的宽台面技术的出现与扩散过程,则...
本文拟简要介绍近年来华北地区新发现的细石器遗存,并对细石器技术出现与发展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新发现显示,29-26 kaBP左右在华北地区石叶-细石器技术的出现,可能是受到MIS2阶段环境变化的影响,阿尔泰等中,北亚地区人群与旧石器文化的南迁扩散所致.其后,华北地区以船型细石核为代表的宽台面技术的出现与扩散过程,则...
因此,从文化传播扩散角度来看,阿尔泰地区与华北的发现应存在着技术联系,亦可视作为华北早期细石器技术的可能来源。 如果说锥、柱形和宽楔形细石核与典型的石叶石核技术共存是出现期的华北细石器技术的特点,那么在24 ka BP以后,晋南地区以柿子滩29地点第6层为代表的船型细石核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则成为华北细石器发...
在25 ka BP之后,华北地区细石器遗存分布出现进一步扩展的趋势。原来华北石核-石片工业分布区的范围内,细石器工业逐渐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从已发现的材料来看,宽台面类型细石器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应该是由华北南部开始,尤其是以船型石核为代表的细石核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过程更具代表性。船型细石核的出现,及其与前一...
如果诸位对旧石器晚期考古感兴趣的话(旧石器晚期考古的线索对解答远东人类起源问题极其关键),可以参阅以下论文。 1.高星. 更新世东亚人群连续演化的考古证据及相关问题论述. 人类学学报. 2014,33(3):237-252 2.王幼平. 华北细石器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北京大学考古学研究中心. 人类学学报. 2018,37(4):565-576...
在25 ka BP之后,华北地区细石器遗存分布出现进一步扩展的趋势。原来华北石核-石片工业分布区的范围内,细石器工业逐渐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从已发现的材料来看,宽台面类型细石器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应该是由华北南部开始,尤其是以船型石核为代表的细石核技术的出现与发展过程更具代表性。船型细石核的出现,及其与前一...
本文拟在上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华北及邻近地区细石器的新发现进行简单梳理,注重以多学科视角进一步观察细石器技术在华北地区的出现与发展,并对与之相关的环境变迁和人群流动性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2华北地区细石器技术的出现 近年来在华北地区一系列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发现将细石器技术在华北地区的出现推至更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