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利用河北省获鹿县的历史档案,探讨了19世纪晚期以及20世纪早期中国的乡村治理,细致地描述了村民们在治理村社及与国家打交道时的日常实践。 华北村治的创作者· ··· 李怀印作者 目录· ··· 中文版序 序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部分 地方治理 第二章 背景...
李怀印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实体治理”的概念,认为冀中南以乡地集体納赋制为代表的一系列地方自治、"官方依靠民间行政"都是一种国家积极选择的,最优化出来的治理方式,而非“无力延伸”。因为与欧洲的包税制不同(也与冀东北的赢利型经纪人不同),实体治理的主体没有非法行事拒绝接受国家的影响,而是通过与县衙在大部...
当当平屋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中国乡村社会研究丛书》。最新《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中国乡村社会研究丛书》简介、书评、试读、价格、图片等相关信息,尽在DangDang.com,网购《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
《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是一部深入剖析乡村治理变迁的学术著作,分为两个部分,旨在揭示晚清至民国时期国家与乡村互动的复杂性。第一部分,作者通过五个章节探讨了乡村合作制度的起源、存在及其对小农社会和乡村治理的影响。章节二聚焦于冀中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背景,揭示了获鹿县在...
在三河县北务村,青苗会、初级小学校、保卫团三者同院办公,经费皆由青苗会承担,在时人看来,“学校也,青苗会也,保卫团也,皆地方不可缺之事也”。晚清以来,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清政府的乡村治理遭遇巨大危机,“好在华南的家族组织,还十分健全,可以替代正式的乡治;华北也有一种自然的组织——青苗会——产生,从看守...
华北青苗会兴起之后,居乡士绅普遍被推举为青苗会会首,这些会首普遍具有廪生、监生、文生、举人等身份,他们既是乡村知识精英又是村庄领袖,通过自己的特殊身份加强村庄与国家政权之间的互动,为官民共治架起沟通的桥梁。 在宝坻县好礼里大蓝各庄,每年设立青苗会看青,青苗会的领袖因为有看管阖村地亩的责任,被乡民称...
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洪兵教授撰写的论文《清中后期华北乡村治理——以青苗会若干京控案为中心》,在历史学顶级期刊《历史研究》2023年第4期发表,全文约2.5万字。该刊属于《中国海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目录(2019版)》A级期刊。这是我校教...
从乡村治理实践来看,华北看青组织及看青人职责并不限于看青,而是通过看青活动辐射到乡村治理乃至国家治理的诸多层面,“稼穑皆熟,共同看守,一有失窃,全村负责,尤足为办理自治之基础。诚有志之士发愤图强,村治果大可为也。村既治,而县、而省、而国...
【王洪兵|制造领袖:近代华北乡村治理进程中的精英塑造】清末民初,华北乡村社会秩序动荡,国家仅凭正式行政体制难以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控制,国家赖以维持乡村秩序的乡里组织也趋于没落,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在此背景之下,华北青苗会组织逐渐兴起,统合乡里组织以及士绅、宗族等各方势力,形成了以青苗会会首为核心的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