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永明,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TR35 全球科技创新领军人物”(35 Innovators Under 35)中国区榜单。2002年9月至2009年6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2009年9月至2012年6月,在华中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孙永明教授和杨辉教授团队合作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Stress-Regulation Design of Lithium Alloy Electrode towards Stable Battery Cycling."的研究论文。作者通过机械压印和化学预锂化方法,在引入活性锂的同时在箔材合金负极表面构筑了用于应力调控的微区波状结构,制备出微区波状锂...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国家光电研究中心孙永明教授课题组利用一种“蓝”石墨电极(Li3P基固态电解质界面膜),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极速充电和长循环寿命,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孙永明教授(通讯作者)提出了“Salt-in-Metal”的概念,并通过一种简便的机械揉和方法将经典的电解质添加剂LiNO3均匀植入金属Li基体中形成Li/LiNO3复合箔材。在制备过程中,LiNO3与Li发生界面反应生成Li+导体Li3N和LiNxOy并贯穿整个电极。这些衍生物在电极和电解液界面帮助形成稳定的SEI,并有效实现初始...
研究团队:华中科技大学孙永明教授课题组和阿贡国家实验室陆俊博士 研究内容:Li硼合金/Li金属(Li-B/Li)复合材料是理想的候选材料之一,其结构特点为金属Li填充在相互连接的3D纤维结构Li-B合金框架。Li-B/Li复合材料的优势可归结如下:Li-B合金多孔的3D框架及表面亲Li性能够在高温下限制液态金属Li的流动;Li-B合金具...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国家光电研究中心孙永明教授课题组利用一种“蓝”石墨电极(Li3P基固态电解质界面膜),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极速充电和长循环寿命,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电源或用电器M N0000000000Li1-Ni0.6Co0.2Mno.2O2Li,C00 0放电充电00000Li3P LiNio.6Co0.2Mno.2O200000“蓝”石墨电极固态...
EEM | 华中科技大学孙永明教授、杨辉教授:锂合金负极应力调控设计助力锂离子电池稳定循环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孙永明教授和杨辉教授课题组合作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Stress-Regulation Design of Lithium Alloy Electrode towards Stable Battery Cycling”的研究型论文。作者通过机械压印和化学预锂化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孙永明教授课题组和阿贡国家实验室陆俊博士课题组为探究高温下稳定的Li金属电极提出了三条指导性建议:(1)电极含有机械和热稳定的三维(3D)导电框架;(2)骨架为多孔结构;(3)框架的表面具有亲Li特性。稳定的导电框架确保了在整个电极内载流子能进行快速迁移。3D框架的多孔结构不但提供了金属Li的存储空间,而且...
赞 分享 科研之友微信新浪微博Facebook分享链接 孙永明 华中科技大学, 教授 / 科研之友号:11266003 科研之友人员唯一编号 2 项目 71 成果 937 阅读 24 下载 5752 被引 37 H-指数 主页 成果 相关人员 更多
近日,孙永明教授课题组通过机械揉和的方法,将SEI稳定剂NaNO3均匀封装进金属Na基体中,制备出了Na/NaNO3复合箔。在这个结构中,NaNO3被原位还原并且形成了稳定的富含NaNxOy和Na3N等组分的SEI,由于这些组分具有高的离子电导率,可以有效均匀Na+通量并且加速它们在SEI中的扩散,其与电解液之间的副反应也大大减少。值得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