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邦鑫介绍道:“红军无线电队伍刚组建的时候,朱德曾鼓励大家说,我们的无线电事业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 如今,我国的通信事业从当初简陋的“一部半电台”发展到今天的以5G+千兆光网为代表的“双千兆”网络,老一辈革命家的预...
直到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国民党军给红军“送来”了“半部电台”,我军才有了自己的无线电装备。收藏在宁都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被誉为“红军无线电台鼻祖”的“半部电台”。(记者肖靓 通讯员李丹 摄) 近日,记者来到宁都县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看到了这部被称为红军无线电通信...
“半部电台开创我军通讯事业先河,毕生精力贡献国家电子工业建设。”目光停留在原国家主席杨尚昆给刘寅的题词前,笔者仿佛被拉入了一段时光隧道。 查阅刘寅的档案,追溯他的人生轨迹:历任中央军委第三局秘书长、副局长,中央军委通信部常务副部长,国家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
这半部电台虽然损毁了发报机、蓄电池和发电机,只剩下收报部分,但它却成为红军历史上的转折点。在当时,电报对于作战的重要性被党中央充分认识。尽管不完整,这半部电台为红军提供了监听敌方电台消息的能力,为接下来的战役打下了基础。由于整个红军只有这半部电台,双向通信成为不可能,但它在监听敌方电台上立下...
走近“半部电台” 重温红色电波(解码·思政课怎么上)本报记者 苏 滨 《 人民日报 》( 2024年09月04日 第 12 版)文物 “半部电台”见证革命岁月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一幢二层小楼沿街而立,“遵义会议会址”匾额格外醒目。红色通信展厅内,一部有着传奇色彩的电台,吸引...
也就是说这部电台充其量只能算“半部电台”,但对红军部队来说,这“半部电台”极其珍贵。据曾任无线电队队长的王诤后来回忆,当时国民党部队每到一处,用电台联络时,都先问对方在何处,以便确定位置,且联络都用明语,这等于不断地向红军报告其部队的行动和部署。第二次反“围剿”的关键时刻,王诤带领无线电队...
半部电台起家 刘 建 管 严 意大利人马可尼,1899年3月成功地实现了横贯英吉利海峡的通信,并在英国海军演习中,在两艘看不见的军舰之间实现了通信,使无线电通信距离实现了“实战”要求。1909年,马可尼获得诺贝尔奖物理学奖,创建的无线电报公司马可尼公司享誉全球。马可尼没有想到的是,国民党军装备他的电台来“围剿”红军...
“半部电台”传出永不消逝的红色电波 1930年12月30日,红一方面军在江西龙冈第一次反“围剿”战斗中缴获的“半部电台”,随同红军战士走完长征路,并屡立战功。 资料图片 新中国的电信事业,起源于一部装在旧木箱里的电台。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如今它作为珍贵文物,静静地躺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开关和...
可惜的是,缴获的这部发报机已经损坏,只能收报,没法发报,顶多算是“半部电台”。和电台在一起的报务员王诤、刘寅等随即加入红军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的无线电通信,自此启幕。 王诤将军。来源/节目《经典传奇》截图 半部电台很快发挥了“神威”。1931年的反围剿中,王诤日夜监听,终于利用这半部电台截获了重要情报,掌握...
王诤,1909年5月16日出生于江苏武进县。他是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他用半部电台起家,开创了人民军队的无线电通信事业,是党内优秀的技术专家和政治工作者,是新中国电子工业的开拓者。李先念用“半部电台起家,一生征战为民”形象地概括其戎马生涯。王诤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被毛泽东称赞为“红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