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年冬,于右任的第一本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在三原秘密问世,署名“半哭半笑楼主”,意在表明以八大山人(明末清初书画家,作品落款“八大”二字,连在一起,似“哭”又似“笑”字)的气节自况,扉页上刊印了他三年前参加“跪迎”后拍摄的那帧锋芒毕露的照片。诗集很快在关中渭北一带传阅开来,备受赞誉。 《...
《半哭半笑楼诗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赏析:仅隔200公里海峡,对岸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故国,但晚年的于右任却只能隔海相望,不能再踏上故国的旧土,不能闻一...
1903年冬,于右任的第一本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在三原秘密问世,署名“半哭半笑楼主”,意在表明以八大山人的气节自况,扉页上刊印了他三年前参加“跪迎”后拍摄的这张照片。 《半哭半笑楼诗草》所收诗篇抒报国壮志,民族意识强烈,张扬出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豪情。于右任后来自语道:“少年作品,过火话太多”,但...
于右任丨《半哭半笑楼草诗》这一年24岁的于右任被兴平知县杨宜瀚聘为家塾他前往兴平坐馆授徒一年有余畅游兴平一带名胜古迹深入了解西北民情想到清廷的腐败列强的宰割于右任忧心如焚他常常将自己的爱憎之情付诸笔端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激情和反抗精神的诗篇 于右任丨《半哭半笑楼草诗》 1900年春于右任因在三原赈灾成绩...
半哭半笑楼诗草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于右任1962年写于台湾仅隔200公里海峡,对岸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故国,但晚年的于右任却只能隔海相望,不能再踏上故国的旧土,不能闻一闻故乡的花香——...
最近笔者撰写《大浪闲谝:是谁救了于右任先生》一文,查阅资料中看到了《广东社会科学》期刊,在2014年第2期刊登题为《于右任早期反清革命的“罪证”》[1]的文章(本文以《马文》简称),该文作者马忠文先生时为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生,该文...
1903年,于右任的第一本诗集《半哭半笑楼草诗》在三原正式问世,诗集的扉页上是一帧于氏披发握刀的照片,两旁有于氏自题的联语:“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于右任也毫无顾忌,见人就发,因此迅速在关中渭北一带流传开来。 于右任先生是一个关注国家命运的书法家,他一生都将个人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命运深深融合...
所属专辑:寻找那些远去的大师才子|谁才是民国大师的NO.1 6元开会员,免费听 购买| 0.39喜点/集 音频列表 018【林语堂】长眠于故居后园中 716 2022-04 019【于右任】半哭半笑楼诗草 819 2022-04 020【于右任】忧国忧民 751 2022-04 021【于右任】生如浮萍 ...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逃往西安,于右任致信巡抚要其刺杀慈禧,他出版了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对清朝末世嬉笑怒骂,极尽冷嘲热讽。遭通缉后流亡上海,得震旦学院院长马相伯庇护,入震旦公学,加入光复会。翌年,与马相伯共同创办复旦公学,于右任建议校名取“复旦”二字,有不忘震...
辛亥元勋于右任的早期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是20世纪初反清革命的代表性著作,刚刚刊行即遭到清廷查禁,以至长期隐没不传;诗人后来又对原作大加删削,收入《右任诗存》者也寥寥无几,后世学者一直无从知其整体风貌。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所藏一份抄本,大约是该《诗草》现存惟一完整的本子,字里行间处处可见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