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是两个倒装句,将“十里”“五里”提前,不但读起来更有节奏感,而且突出强调了马的速度之快,以夸张的语言表现了当时十万火急的紧张情形。相关推荐 1陇西行[唐]王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②军书至,匈奴围酒泉③。关山④正飞雪,烽戍⑤断⑥无烟。【注释】①陇西行:乐府古题...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火断无烟。 【注释】 ①陇西行:乐府古题名之一。陇西,陇山之西,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以东。 ②都护:官名。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唐代设置六大都护府以统辖西域诸国。 ③匈奴:这里泛指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 ④酒泉:郡名,在今甘肃省...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陇西行》。全诗描绘了边关告急的紧张情景,表达了军使跃马扬鞭的急迫心情。 《陇西行》 唐·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这首诗描绘了边关告急的紧张情景,军使跃马扬鞭,飞驰而来,一走马便是十里,一扬鞭便...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出自唐代王维的《陇西行》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 完善 译文及注释 译文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十里又十里纵马飞驰,五里又五里不断扬鞭。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传来了加急的军书,匈奴的军队已经围困西域重镇酒泉。要玩边关的山岳原野,却...
(2分)匈奴包围酒泉,军情十分紧急,因大雪封山,烽火不能传递信息,所以军使快马加鞭传递军书。(2分) 2.夸张(1分):走马扬鞭之间十里五里的路程就一闪而过,写出了军使速度之快。(1分) 对比反衬(1分):关山飞雪,烽火无烟,消息难以传递,现在军书却飞驰而至。(1分) 侧面描写(1分):本诗写的是边塞战事,却没...
结合本诗歌内容:告急的军使跃马扬鞭,十里又十里纵马飞驰,五里又五里不断扬鞭。西北都护府的军使传来了加急的军书,匈奴的军队已经围困西域重镇酒泉。边关的山岳原野,却只见漫天飞雪,不见烽火烟。可见是边塞诗。 (2)题详解: 考查重要诗句的作用。作者第二句写在接到军书之后,举目西望,却只见漫天飞雪,一片...
十里一走马, 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 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 烽火断无烟。 【注释】 ①陇西行:乐府古题名之一。陇西,陇山之西,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以东。 ②都护:官名。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唐代设置六大都护府以统辖西域诸国。 ③匈奴:这里泛指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少数民族。
十里一走马 赏析、翻译、注释 陇西行类型: 边塞 战争 唐代 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火断无烟。注释: 陇西行:乐府古题,又名“步出夏门行”,属《相和歌·瑟调曲》。陇西,陇山之西,在今甘肃省陇西县以东。都护:官名。汉代设置西域都护,唐代设置六大都护府以统辖...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陇西行 王维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 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①。 关山正飞雪,烽戍②断③无烟。 【注】①酒泉:地名,在今甘肃省。②烽戍:古代边防用烽火狼烟报警的土堡哨所。③断:中断...
十里又十里纵马飞驰,五里又五里不断扬鞭。都护告急军书到,匈奴已围困酒泉。关山隘岭正漫天飞雪,信号断了看不到烽烟。 《使至塞上》是诗人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