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上旬,陈毅派专人将歌词初稿送到云岭新四军军部。 项英看过陈毅所写的歌词初稿后,很快同叶挺、袁国平、周子昆、邓子恢、军部秘书长李一氓和军政治部宣教部长朱镜我、秘书长黄诚等一起讨论修改。在集体修改过程中,着重抓住两点:一是尽量浓缩文字,将原来的三段歌词改...
十年 一九三九年三月三十日 这是陈毅同志为新四军军歌所拟初稿。军歌后经集体 改词,与初稿一起在《抗敌》杂志上发表,现附收于后。 本篇热情歌颂新四军继承着北伐第四军,红军第四军和南 方坚持游击战争的红色游击队前后十馀年的光荣传统,取 其成数,故名“十年”。 光荣的北伐行列中,曾记着我们的威名。 我们继...
3月末,陈毅拟成新四军军歌初稿。歌词热情歌颂新四军继承北伐军第四军、红军第四军和坚持南方游击战争的红色游击队前后十余年的光荣传统,取名《十年》。歌词送达军部后,在副军长项英的主持下,军长叶挺、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军部秘书长李一氓、军部宣...
陈毅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提升,主要是因为得到了毛主席的悉心指导。后来,陈毅感慨道:“毛主席的进步实在太快了,我根本追不上他的步伐!”1948年,陈毅曾对众人感叹:"这几年我两次去延安和陕北,和毛主席在一起时,总觉得自己离他太远,进步太慢。我身上的知识分子习气太重,改得还远远不够。"1972年陈毅逝世...
更传奇的是,她痴情地等了一个叫陈毅的元帅整整十年。等到上海解放那会儿,她终于打听到心上人的消息,可没想到人家已经结婚生子,孩子一大堆。这消息一来,她立马觉得心如刀绞,哭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从这以后,她就再也没嫁过人,一直单身到老。这位民国时期的女少将到底是谁?她经历了怎样一段不凡的人生...
十年的等待,十年的思念,终究化作一声失声痛哭,在孤独的晚年中回响。胡兰畦出身于革命家庭,自幼便浸润在革命的氛围中。她的美丽与才华,使得她在风云变幻的时代中脱颖而出。她不仅是国民党少将,更是无数革命者心中的女神。与陈毅相识于青春年少,两人因共同的理想而走到了一起。然而,历史的洪流将他们分隔两地...
于是,陈毅离开了他亲自缔造的新四军,于 1944 年 3 月 7 日抵达了延安。动身以前,陈毅创作了一首诗:“东方路途远且远,沿途景致需赏遍。倘若未明气候寒,懊悔衣衫着未全。”由此足以洞悉他内心的那份焦躁。故而,待其十年之后再度与毛主席相逢,内心思绪万千,极欲即刻向毛主席倾诉自身的近况,期盼毛主席能...
因此,对于毛主席的伟大,陈毅也看得非常清楚,曾经佩服地说:“毛主席进步太大了,我是望尘莫及的!”“与毛主席相处,均有可望不可即之感!”陈毅之所以说这样的话,起源于抗战时期著名的“黄花塘事件”。时间回到1943年,华中局代书记兼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为了排挤新四军军长陈毅,就罗列了陈毅的“十大罪状”,并...
蒋介石亲封的第一位女将军,陈毅一生的红颜知己,她就是胡兰畦。等了陈毅十年,错过了爱情。两人晚年见面,竟然失声痛哭。家学渊源与革命启蒙 1901年,胡兰畦出生在四川成都。她的家庭,并不普通。父亲胡卿云,是哥老会的重要人物,母亲鲁氏是一位有文化的女性。清末的四川,哥老会是一群反抗压迫、追求正义的义士...
陈毅时隔十年再见毛主席,心中百感交集。从延安走马上任到陕北根据地,陈毅见证了毛主席革命理论和实践水平的飞跃进步。他由衷赞叹道:"主席进步之大,我望尘莫及!"然而,这句看似简单的感慨,却蕴含着一段佳话。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陈毅对毛主席改观重重?两人之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毛陈二人的不解之缘 话说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