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诗内容为: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2、这首诗的白话译文为:后蜀国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清的行宫里哪里知道这件事?守卫君王的十四万人一起脱下了金闪闪的铠甲,其实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守卫国家的男子!扩展资料1、此诗破题就直述...
但她却因为一首《述国亡诗》闪耀千古。尤其是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句更是振聋发聩、荡气回肠。宋军攻打后蜀的时候,宋兵仅有六万,而蜀军有十四万之众。但这十四万人中,没有一个是死国的志士,他们闻风丧胆,纷纷解甲而降,甘愿做亡国的阶下囚。花蕊夫人虽然是一名弱质女流,但她为这...
然而耽于享乐的孟蜀君臣毫无斗志,闻风丧胆。 4:更无一个是男儿。 更没有一个是男子汉。 据《十国春秋·蜀志》记载:孟蜀亡国后,花蕊夫人被掳入宋。宋太祖久闻其诗名,召她陈诗。徐氏就诵了这首“述亡国之由”的诗,当时就获得宋太祖赵匡胤的赞赏。 “儿”字飞花令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阿爷无大儿,木...
出处:《述国亡诗》五代:花蕊夫人 诗文: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翻译:后蜀国的君王城楼上竟然竖起了白旗,你们哪知道我被封锁在了这冷清清的行宫里?守卫君王的十四万人一起脱下了金闪闪的铠甲,其实这些人中没有一个是守卫国家的男子!注释:1、妾:...
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注释:后蜀亡于北宋,花蕊夫人是后蜀贵妃,被掳至汴京之后赵匡胤见之,做此诗回应。愤慨后蜀君臣无大志,北宋军马一到,立即投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屹立不倒,血性大义至关重要。现在世界局势不稳,乌克兰勇于反抗应该受到赞扬的,而不是一味...
述国亡诗 花蕊夫人(五代)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花蕊夫人,后蜀皇帝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时期女诗人。孟昶降宋后,花蕊夫人被虏入宋宫,为宋太祖所宠。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花蕊夫人 反馈 收藏 ...
第一、二句“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反驳“女子亡国论”,说明一个国家的兴衰不是“我”一个生活在深宫中的弱女子所能左右的。 第三、四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则直接嘲讽满朝文武大臣和一国之君,坐拥十四万大军,面对北宋三万军队竟然不战而降,“更无一个是男儿”,直接喝骂:“...
北宋66天灭后蜀复盘|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人是男儿 引言五代十国后期,随着南平、武平政权的覆灭,后蜀被孤立在西南一角。因此宋太祖对攻灭后蜀是势在必得,只是找不到发兵借口,这才迟迟没有动手,不过借口这东西是会自己送上门的。964年,执掌后蜀军政大权的王昭远在小人的吹捧下,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就力...
“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述亡国诗 【五代十国】花蕊夫人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在中国的史书上,总喜欢把"亡国"与"女人"联系到一起。褒姒、妹喜、褒姒,都被后人标以"祸君乱国"的骂名。而妲己在我国古代传说中甚至成了被狐狸精附身的形象,魅惑商...
十四万人齐卸甲,更无..【将兵百万】分析:其实十六卫军士兵没那么多二十八将加上十八万,也就三十二万人左右,其余的人是临时征召上来的,类预备役这样的人员,主要是做运输工作,随军运输给养的人员,差不多一个士兵后面跟随两个后勤兵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