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1月8日讯(王长海尹思思记者梁辰)2023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明确粮食产能提升“路线图”,围绕粮食单产提升全面推进各项增产增效措施落实。统计显示,2023年我市粮食产量达到238.65亿斤,同比增长2.99%,增量排名全省第一,喜获粮食生产“十六连丰”。 在2023年粮食生产全过程中,...
视频简介 栏目介绍 来源:央视网 更新时间:2020年10月16日 20:40 视频简介:粮食“十六连丰”,为何还要警钟长鸣? 收视TOP榜 讲述中国遥感“看清”世界的故事 开讲啦 1 揭开乾陵背后隐藏的历史真相 考古公开课 2 旅行中的避险指南 你知道多少 健康之路 3 出现急性胸痛 当心这些...
农业产业化较快发展 5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全省的11.4%,位居全省第一;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668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5家,分别占全省总数的13.5%、7.5%。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发展。2019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达到30.39亿元,较2017年增长...
2019年,在严峻的气候条件下,我省各级部门立足抗灾夺丰收,粮食总产达到1500.6亿斤,实现“十六连丰”。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就如何稳步提升我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强省建设步伐等积极建言献策。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近年来,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种植结构继续优化。...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介绍,农业科技对丰富中国人的“米袋子”“菜篮子”作出了历史性贡献。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总产量增加了54%,单产提高对总产增长的贡献达到66%。近些年来,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重大...
我国粮食取得历史性“十六连丰” 总产量增加54% 央视网消息:4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粮食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目前运用哪些科技来增强粮食的产量。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
[东方时空]粮食“十六连丰” 为何还要警钟长鸣? 中国粮食已实现历史性“十六连丰”相关推荐 [天下财经]新建住宅层高不低于3米 “好房子”有“硬杠杠” [美好生活 缤纷假日]美好生活 缤纷假日·大市场 大活力 以旧换新激发消费活力 手机厂有新变化 [正点财经]超90万亿元!一季度我国社会物流总额同比增长5.7% [...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介绍,农业科技对丰富中国人的“米袋子”“菜篮子”作出了历史性贡献。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总产量增加了54%,单产提高对总产增长的贡献达到66%。 近些年来,在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重大农业科研专项、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
业界专家指出,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但伴随形成的水土资源消耗和耕地环境负荷也令人担忧。厉行节约是可持续发展目标下的必然行动。 粮食生产的资源环境代价 粮食种植是具有一定环境外部性的人类活动。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丰产,为国家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但伴随形成的水土资源消耗和耕地环境负荷也令人...
从充满希望的春天,进入郁郁葱葱的盛夏,来到颗粒饱满的金秋,再到蓄势待发的冬日,在广袤的皖北大地,有着“皖北粮仓”美誉的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迎来了不同寻常的丰收,今年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埇桥区,为宿州市唯一的市辖区,位于黄淮平原南端,地处淮海经济区腹地、长江三角洲经济带西缘,襟连沿海,背依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