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第二句“冷露无声湿桂花”紧承第一句,也是对十五夜进一步的细写。“冷露”指秋天冰凉的露水,它们将那开放的桂花浸润打湿。有人质疑王建的十五夜不是写的中秋节,有可能写的是九月。如果这样,那九月下的不是露水,而是白霜了。那庭院中桂花早已凋谢,开放的也应该是菊花。同时这一句也是虚实结合,实写人...
赏析 王建于大和五年任光州刺史,唐朝时光州人家有在庭院种植桂花的习惯。中秋之夜,王闻桂花芳香,假桂花而寄托情思,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即课文中的《十五夜望月》。杜郎中是诗人的朋友,具体名字、生辰不详。从诗的原题来看,应是诗人思念朋友所作。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
【解析】答唐代、张籍考查知识点:文学常识作者简介及作品赏析:作者简介:王建(约767~约831后),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门第衰微,早岁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府诗。贞元十三年(797),辞家从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荆州等地,写了一些以边塞战争和军旅生活为...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射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B、第二句“冷”字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译文: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出身寒微,大历(唐代宗年号,公元766—779年)中进士,晚年为陕州司马,又从军塞上。擅长乐府...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从___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了景物___的特点。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 【答案】 地白;凄清(清冷、寂静、凄凉) 【解析】 “地白”意为地面雪白,...
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五夜望月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
1【题目】十五夜望月[唐]王建【题解】这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原标题全称是“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杜郎中”即诗人好友杜元颖。中庭地白树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树冠间影栖鸦,冷露无声湿影绰绰宿有几...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怀人之作。前两句写出了庭中月色的空寂,意象层层相扣,后两句点明诗人意图,明明是自己的秋思,诗人用“不知”两字将秋思扩大化,深沉而委婉。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深意长,想象丰富,...